第一百七十二章 扶蘇:你這是恩將仇報!(第1/2頁)
章節報錯
車輪碾過蘭池宮門前的青石板,中車府令楊喜用力一甩馬韁,金根車直接駛入宮城。
護衛著車隊返回的鐵騎向宮城兩側奔去,他們的任務已經完成,接下來的護衛工作就交由郎中令屬下的宮門衛士。
扶蘇從馬車上走下,接過韓讓遞過來的貂皮大氅披在身上,拒絕了等候在一旁的肩輿,大步向勤政殿走去。
天氣有點冷不適合騎馬,那就爬爬樓梯當做鍛鍊吧。
畢竟某圖書管理員說的好,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
片刻後,扶蘇喘著粗氣坐在案几後,面前攤開一卷韓非子,每天上午這時候,都是他的學習時間。
始皇帝做到了天下歸於一,現在擺在他面前的,是讓人心歸於一!
後人常說,漢武帝為了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搞出了一套新的官方意識形態,推行了被稱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
然而在扶蘇看來,這口鍋根本扣不到漢武帝頭上。
就像後世裡再重要的課外知識也抵不過一句‘高考不考’。
當科舉取士主要考四書五經之後,才算是真真正正的開始獨尊儒術!
百家學說有用嗎?
有用!
能當官嗎?
不能!
學什麼能當官?
這還用問嗎!
中國人是聰明的,古代社會能讀書的更是聰明人中的聰明人,當只有學儒能當官的時候,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學不能當官的其他學科。
扶蘇覺得在漢唐以前,讀書人並不能和儒家或者儒生劃等號。
百家思想,並不是你死我活的宗教衝突。
嗯,‘尚同’的墨家除外……
由於統治者的曖昧態度,自先秦以降的千年歲月中,士大夫們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並沒有拘泥於一家一派。
儒家、道家、法家、縱橫家、兵家,哪個有用學哪個,從漢到唐的一千年裡,也不乏傾向於道家或者法家的宰相。
比如師承荀子的李斯,卻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而和他同樣師承荀子的韓非,在《韓非子》一書中,卻大量引用黃老之術……
當然了,先秦時期的黃老和漢初的黃老,以及後面產生的道教。相通點並不多。
最早的道家,也是積極入世的。
比如老子,就留下了‘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樣的至理名言。
只不過道家相對儒家來說,更加天真。
是的,天真!
儒家只不過提倡克己復禮,以希望減少戰爭。
按照左傳中說,春秋三百年間,有明確記載的戰爭有七百多場!
於是老子一拍腦袋,覺得大家不應該只是恢復周禮,而是要返回到夏商之前。
雞犬之聲相聞,但老死不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