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餓狼之見肉!

俄頃,一萬五千騎兵分成一個個百人隊,如同一張巨大的漁網,沿著呼衍蒲奴確認的方向搜尋前進。

一隻只馬蹄重重的踩踏在地面上,隨後帶起一團團帶著嫩草汁液的泥土。

一面面秦軍戰旗迎風招展,全軍劍出鞘,弩上弦,只等著和匈奴人進行廝殺。

在他們樸素的價值觀中,沒有什麼‘仁’或者‘不仁’,他們從小就被父輩灌輸,私鬥為恥,公戰為榮,自己的一生,唯有耕、戰兩事而已!

遠處一名傳令兵站在馬背上,用力吹響手中的牛角號,他此時的神情,如同一隻對月咆哮的蒼狼,在召集著自己的同伴。

嘟!

號角聲眨眼間傳遍整片草原,所有人都明白這是找到了匈奴人的部落。

於是,各種音調的號聲此起彼伏。

這是王離在做最後的部署。

失去河套草原,重新回覆到遊牧狀態的匈奴人可不會跟你死拼。

作為馬背上的民族,大多時候都會趕在敵人尚未合圍之際,拋棄一切累贅騎馬逃離,然後等候敵人收拾戰利品的時候再殺回來;

亦或是始終跟隨在秦軍附近,然後派人前往聯絡周圍的匈奴部落,用人數上的優勢使得敵人先勝而後敗。

而這一次也不例外,王離在望遠鏡中看到,在秦軍斥候發現匈奴人的時候,匈奴人也同時發現了秦軍。

於是,萬馬奔騰中,凡是能上馬的匈奴人稀里嘩啦的開始跑路。

根本就沒有和秦人拼命的打算!

只不過王離和匈奴人打了好多年的仗,早就料到了會有這樣的事情。

所以在此起彼伏的號令中,除了留下少量的軍隊收攏匈奴人的畜群之外,剩下的騎兵全速追擊。

而在雙方的他逃他追中,匈奴人漸漸開始絕望了起來。

雖然匈奴人先跑,但他們之間的距離在以一種誇張的方式在縮小。

這是因為匈奴人的馬啃了一冬天的枯草和雪水,正處於最虛弱的時期。

而秦人的馬養在圈舍中,吃的是秋天裡儲存的,帶著草籽的草料,而且還有豆餅和粟、麥作為精飼料,膘肥體壯,精力充沛。

於是,許多身材相對魁梧的匈奴武士開始暗暗叫苦。

相比於駝著體型瘦小的婦女兒童,他們沉重的身軀會加速消耗馬的體力。

俄頃,緊緊跟隨在他們身後的秦軍騎兵平端強弩,戰馬騰空的一瞬間,手指輕釦懸刀。

嗖!

ps:感謝‘懂王’的打賞!感謝‘吟自歌’、‘書友1801……1821’、‘道毀道’、‘轉徙’的月票!(?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