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財富的渴望(第1/2頁)
章節報錯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在人形點歌姬戚蕊兒的撫琴而歌中,扶蘇開始講述黃帝戰蚩尤的故事。
他不知道的是,自昨夜的鼓動之後,整個秦川大地開始沸騰。
許多縣裡的集市收售銅器的店鋪,一大早就被圍的水洩不通。
打理店鋪的市人戰戰兢兢的開門看去,發現外面站著的大多是本地豪族家中的隸臣。
在他們身後的馬車上,各式各樣的銅器堆積如山!
這主要是前幾日朝廷再次重申法令,私鑄錢幣者誅族。
所以這些傳承了數百年的秦國宗室公族們,只得將家中的銅器拿到官方店鋪,兌換成相等重量的半兩錢。
這就是大戶們儲存財富的一種方法,將貴金屬鑄成各種器皿,等到急需用錢的時候,再將之拿出來重新兌換成貨幣。
後世的寺廟道觀等也會採用類似鑄造銅像、大鐘等手段藏匿財富。
不過更多的‘土老財’們,則緊閉大門,讓老婆孩子持劍在手,自己則開始賣力的刨著豬圈。
一會功夫,一罈罈埋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陶罐被挖了出來。
砰!
陶罐封土被開啟,露出裡面不僅生鏽,而且繩子都已經腐爛了的錢串子。
如果仔細去看就會發現,半兩錢其實並不多,更多的是三晉的布幣,燕齊的刀幣,以及楚國的蟻鼻幣和郢愛!
這些,都是他們的歷代先祖東出函谷作戰時,從六國搶奪的戰利品!
如果不是扶蘇強令之下,只允許拿錢參股,而不准他們用實物,比如隸臣和牛馬等入股,只怕這些貴金屬永無得見天日的時候。
扶蘇看來,在這個生產力不發達的農業時代,有錢人不應該節儉,他們大量的花錢才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在古代,貧富差距之所以導致王朝崩潰,很大程度上在於金屬貨幣的有限,以及土地的有限。
土老財們非常有錢,而且喜歡存錢,然後買地。
由此導致貨幣和財富的囤積,造成流動性枯竭,財富無限的向某些人集中,最終嚴重的分配問題引發社會崩潰,對財富的貪婪最終毀滅了財富。
也因此在這個年代裡,富人不奢侈,窮人將餓死!
資源固定的情況下,你多一點我就少一點。
換句話說,在這種體系下的財富增加和囤積,會導致其他人的貧瘠,而有限的金銀和土地被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的時候,必然會引發巨大的社會問題。
比如後世的鐵血強宋,士紳們將社會財富集中在自己手中,然後再利用各種政策,繼續賺錢積累更多金銀和土地。
在此過程中,土地、金銀被集中到了佔總人口比例很小的一部分人手裡。
自耕農擁有的土地減少導致社會上流通的糧食緊缺,金銀減少導致貨幣流動性枯竭,進而導致勞動力的廉價,最終引發社會崩潰。
所以在扶蘇看來,與其讓他們將錢埋在家裡等待後世的考古發掘,不如拿出來用於刺激社會發展!
比如在四郡開闢的種植園,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人口,但卻無法做到自給自足。
極高的物流成本導致了大戶們不可能將關中的物資運到千里之外。
於是就需要拿錢向周邊的鄉民購買糧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
由此間接刺激當地的經濟發展。
而當‘土老財’們透過種植園獲得大量財富的之後,作為一名踩了無數消費主義陷阱的穿越者,扶蘇有的是辦法讓他們開開心心的把錢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