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秦藥丸!(第2/2頁)
章節報錯
片刻之後,在一隊騎郎的簇擁下,扶蘇的四馬軺車停在治粟內史府。
在門口侍者的通傳過後,現任治粟內史,曾經的都水令鄭國疾步而出,與之一同出現的,還有奉常胡毋敬以及太史令董湯。
“不知太子殿下駕臨,有失遠迎……”
俄頃,平準令、太史令及所屬官僚,將歷年來的檔案流水般送到扶蘇面前。
扶蘇撿著重點的幾卷看了一遍,結合今天見到的一幕,得出結論:
大秦藥丸!
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貨幣自然也在統一之列。
換句話說,六國原有流通的錢幣,只剩下回爐重造這一個選擇。
秦法強令要求,全天下的人,都要使用秦國的半兩。
而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秦國連年征戰,財政負擔過重。
這一舉措,類似於後世某匯率操縱國。
財政赤字了,立刻瘋狂發行貨幣,讓其他國家的人民為它買單。
這一點上,從各國貨幣之間的重量對比可以看出。
比如燕、齊的刀幣含銅30克,三晉的布幣也含銅20克左右,楚國的蟻鼻幣雖然輕點,只有3克左右,但是楚幣是有黃金貨幣‘郢爰’為硬通貨儲備的!
秦國的半兩錢呢?
錢如其名,平均含銅量只有8克!
當秦國在全天下強行推廣半兩,硬性規定半兩和六國舊幣等值流通,這意味什麼?
劫收!
而隨著秦半兩的大量流入,幣值下跌,通貨膨脹,始皇帝是怎麼辦的呢?
簡單,收天下之兵,鑄以為金人十二!
這是因為這一時期的兵器,主要是由青銅鑄造,收天下之兵後,一方面降低了六國遺民反抗暴政的能力,二來,則收攏了大批流通在市面上的銅,既潛在的貨幣!
當貨幣流通量穩定之後,幣值自然也保住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遷天下富戶,以及修長城、馳道、靈渠、皇陵等大公基專案!
既揚威立萬,又依靠政府手段強行拉動雞滴屁增長。
這樣一來,半兩的幣值,快速得到提升,遷居咸陽的十多萬富戶為了自己財富的保值,不得不大量拋售家鄉的土地和房產,兌換為半兩,再加上中國人固有的儲蓄習慣,導致半兩成為市面上的稀缺“貨物”,進而再次拉動半兩的購買力。
於是,
當半兩值錢,而貨物不值錢的時候,這就產生了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
貨幣信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