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說穿了不過是一小塊金屬。

當鹽、鐵等礦產歸屬朝廷的時候,只要開爐,錢幣要多少有多少,而且其中還可以參雜一些其他的礦物,比如鉛或錫來降低貴金屬的含量。

當市場認可的時候,這種金屬就可以當錢用,而當市場不認可的時候,發行貨幣實際上就等於在變相地掠奪百姓的財富!

而秦法又規定,在交易時,半兩不準挑選,也不能拒收。

這就讓本是被武力征服的六國遺民,更加對大秦不滿,整個天下,都彷彿置身於一個即將爆炸的火藥桶上。

而為了應對這樣的危機,始皇帝做出的決定,就是不停的出巡,依靠個人的威名強勢鎮壓。

依託前期修建的馳道,周遊全國,移動朝廷,走到哪兒摁到哪兒。

於是,秦始皇三十六年,東郡落下隕石,上寫七個大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清晰的秦篆,絕不是石頭自己長出來的,而是有人刻上去的。

而這種東西,被當時人稱之為“讖”,後世稱之為菲克紐斯,其主要,就是透過偽造證據,捏造事實,散佈謠言,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而這塊隕石的目的,就很好理解了。

那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訴天下人,尤其是六國遺民們:等祖龍一蹬腿,咱們就可以不用忍受秦國人的暴政了。

始皇帝的死訊就是咱們暴動的訊號!

什麼時候他掛了,什麼時候陳勝吳廣們就如同雨後春筍一樣遍地開花!

而面對著這種裝神弄鬼的手段,始皇帝的選擇自然是派遣御史抓人。

而結果則是,御史們說這案子太難了,破不了,另請高明吧。

最終採用的手段,則是濫殺無辜推卸責任的方式,把隕石落地旁邊的住戶全部屠戮!

雖說秦法嚴苛,但是御史們這般糊弄,這很能說明問題。

事實上,到了始皇帝中晚期,秦帝國各地的問題已經快要摁不住了。

除了之前提到過的菲克紐斯,還有刺客多次行刺嬴政,也是每次連個主謀都抓不到!

張良搞過大錘子砸馬車刺殺事件,結果逃之夭夭逍遙法外!

而史記記載:三十一年,始皇微行咸陽,與武士俱,夜出,逢盜蘭池。

蘭池宮在哪?

在咸陽東,和秦都咸陽近在咫尺!

已然暗流湧動的天下,依靠著始皇帝一個人的強勢威壓。

始皇帝還在,暫時還能憑藉個人超強的威望摁住快要炸開的火藥桶。

可他還能活幾年?

所以史記還記載了:三十六年……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

這和熒惑守心,東郡隕石是同一年!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天下人已經快等不下去了,始皇帝若不死,只怕有關他駕崩的菲克紐斯,一定滿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