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自己的力量(第2/2頁)
章節報錯
現在,張海濤在劉長江面前,就已經沒有以前那麼隨意、放肆,說話什麼的都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謹慎。
張海濤這一種表現的原因,恐怕也和劉長江潛意識、就把張海濤劃在了下層力量之中,也有相似之處。
當然,就算張海濤已經算是下層力量,也不能說對劉長江就沒用了。
在專案部給劉長江的結算、籤認計時工的時候,也還是需要張海濤簽字。
張海濤經常在劉長江這裡吃飯,也不是沒有給予劉長江好處。
比如對溝槽進行抽排水的時候,十個工人玩玩耍耍的搞了大半天,這種情況,可以記錄為十個工人各自用了六個小時,也可以記錄成十個工人各自用了一天。
計時工一天的工價按照四百塊計算的話,十個工人一天就是四千塊。
但要是六個小時的話,可能就只有二千四百塊。
雖然工作制度一般都是按照八個小時計算,但在工地的實際應用中,很多都是按照十個小時計。
二千四和四千塊,相差就是一千六。
這個錢,張海濤可以為老闆節約,給劉長江也不算是鋪張浪費,就看是什麼情況。而且老闆也不會在乎這些小錢。
劉長江也沒有虧待過張海濤,時不時的給他拿一條香菸。
說起來,也算是互利互惠。
當然,也可以算是互相利用。
張海濤利用劉長江讓自己掙煙錢。
劉長江利用張海濤給自己增加收入。
像這種情況的話,說互利互惠、各取所需也更恰當一點兒。
只是在感覺上,互相利用算是貶義詞,而互利互惠算是褒義詞。
其實,也都只是一種說法而已。
就像劉長江上次和柳東河之間的事情,說好聽點兒,就像是主持人在大會上所說,劉長江是為了韓心語,面對持刀歹徒,英勇無畏。
但說不好聽點兒,劉長江那就是在和柳東河打架。
所以,針對很多事情,在很多時候,說法不一樣,性質可能也就變了。
這得看當事人和旁觀者、或者述說者之間的關係如何。
不管怎麼說,劉長江現在是想要培養,或者說壯大、擴充一下自己的人脈力量了。
像高子進、凌長晉那些上層力量,也不是想要去相處,就可以處好。而是需要把握住時機。
所幸的是,就這兩個上層力量來說,劉長江都沒有和他們結怨。而是善緣,對方有所需,要是再遇上有機會的情況下,那就需要好好把握。
縱然不能成為自己可以借用的上層力量,最起碼也不能成為敵人。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出路。
在遇見問題、遇上什麼事情的時候,也會多一個辦法。
而不是多一個敵人,在本身就已經遇到事情的時候,還多一個阻礙、障礙。
由此看來,要儘可能讓自己多一些朋友,而不是多一些敵人。
高層力量可遇而不可求。
但是中層、下層力量,劉長江他現在也是可以去把握的。
在這一方面,回想起秦宏偉對自己的一些話,也確實是一些經驗之談,對劉長江來說,竟然也算是有所幫助。
萬事無絕對,就算是敵人,也可能有著幫到自己的地方。
不過,敵人,始終還是敵人。
仇,依然不可能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