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厄心中明悟:“這是要抬槍了。”

果然,耳邊傳來校尉劉江的命令:“全體抬槍!”

魯厄也大喊起來:“弟兄們,抬槍!”

他身邊伍長和他一齊高喊,兩人聲音重疊在一起,幾乎分不出彼此。這是在訓練場陪伴幾個月功夫才能養成的默契。左右八名士兵如之前的幾萬次演練一般抬起火統,統口對著百步外的敵人。

“太遠了,應該還要再等一等步?不對步無法保證命中,肯定是三十步再射擊。”

魯厄的猜測再次成真,直到敵人的騎兵跨入三十步的範圍,中軍才舉起三面綠色旗幟。

劉江的聲音再次響起:“第一排,射擊!”

魯厄和身邊伍長一齊大喊起來:“發射!”

砰砰砰…

隨著不斷傳來火統發射的爆破聲,兩百發鉛彈在火藥衝擊的加速下滑出槍管,帶著極大的動能擊打在三十步外衝鋒得最快的幾十名袁軍騎士身上,頓時一陣人仰馬翻。

劉江:“第一排,退!”

魯厄也大喊一聲:“退!”

第一排兩百名火統兵立刻調轉身體向後方退去,直接退到本部第三排士兵身後才重新站立。

“填裝!”

魯厄再次高喊一聲,也不抬頭,先將火繩從火繩夾上取下,掏出通條探入火統口中清理剩餘的火藥殘渣,從左肩的掛帶上取下一個裝有定量火藥的紙包,撕開紙包將火藥從統口倒入火統之中。

就在此時,魯厄聽到了劉江的聲音:“第二排,射擊!”

第二輪槍響。

“第二排,退!”

第二排士兵從他身邊跑過。魯厄左側的一名士兵身體一抖,倒入火統的火藥不禁撒了一地。

魯厄卻彷彿沒有看到,繼續裝彈。他將鉛彈壓

入火藥中,用通條壓實,收好通條,平舉火統,開啟火門,又從右肩上取下一個裝有引火藥的紙包,撕開後將引火藥倒入火門。

直到這時他才將火繩重新安裝在火繩夾上,之前的操作如果帶著火繩很容易引起燃燒。

如此,魯厄手中的火統就算是重新填裝完畢。

“第三排,射擊!”

“第三排,退!”

第三排士兵也向後退去。

魯厄隨手將自己手中火槍塞給身邊那個將火藥撒了一地計程車兵,接過那人手中填裝一半的火統。這士兵中間出了點差錯,火藥和鉛彈上好,但引火藥還未上。

只見魯厄雙手翻飛,開啟火門、上藥、關閉火門、上火繩,一套/動作如流水般完成。

這時耳邊傳來劉江的高呼:“第一排,射擊!”

魯厄也跟著大喊起來:“射擊!”

他雙眼在前方隨便一掃就尋找到一個目標,似乎是他們第一輪射擊時衝得最快的一名騎士,當時那人手中拿著雙刀,一副兇惡的樣子。只是那人不再魯厄的正前方,魯厄便沒有瞄準他。實戰手冊中寫的很清楚,要瞄準正對於自己的目標。反正雙刀客在也被其他人擊中,落在馬下。

但雙刀客未死,他又爬了起來,舉著雙刀衝著他們跑了過來,這麼明顯的目標怎麼可能無法擊中。

魯厄手中扣下扳機,火繩落下,火門開啟,火繩點燃引火藥,引火藥又引燃火藥,火藥發出“砰”的一聲聲響,手中火統傳來一陣大力,一陣煙霧散去,雙刀客已經不見了蹤影。

“第一排,退!”

————

三國小知識:

東西方在十三、十四世紀都出現了最基礎的火器火統,其結構也幾乎類似,但之後兩者就分開發展,並最終在中世紀的後期,隨著地理大發現和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而使得在火器應用方面西方全面超越了東方。本書中的火統已經是比較完備的火槍,和日本戰國時代的鐵炮或者明朝的鳥/槍更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火繩槍。王垕這個穿越者的出現使得火器的發展少走了幾百年的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