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兩千?還沒有騎兵?”

只一瞬間,袁據的心就動了。

王垕是誰?

是在官渡做法天降大雪的神人(袁紹軍中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是能活死人肉白骨的神醫;是會製造天雷武器的大師;是獨自領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大將。

若是能擊敗王垕,甚至只要能和王垕打得有來有回,他回去那就是大功一件啊!

“逆賊王垕就在宜陽東方十里之外,曹軍兵力不足,見到我軍軍容定會驚慌失措。此正是擒拿逆賊王垕的絕好時機。全軍都有,拋棄無用輜重,全力東進!”

袁據的話聽起來很熱血,但袁軍士兵卻不這麼認為。他們今天折騰了大半日,剛要開始攻城就退了回來,說曹軍援軍到了要撤兵。然後剛打包好東西準備向西撤軍,軍令就又改為向東迎敵。

連續的變更軍令讓士兵疲憊不堪,士氣挫敗。

但軍事小白袁據還覺得一萬打兩千,優勢在我,不斷的催促士兵進軍。也不是沒有人向他提出意見,負責領兵的兩名偏將軍就一齊找到了袁據。不過他們知道袁據平時頗為自傲,不太可能聽進去意見,便只說敵情不明,不如以逸待勞,等著曹軍的援軍自己撞上來。

本來這是個不錯的提議,袁軍士兵都是精銳,只要得到足夠的休息,士氣回升,戰力還是有保證的。

但之前剛一聽聞王垕到來險些嚇跑的袁據此時卻擔心王垕會撤軍,生怕快要到手的功勞打了水漂。

“哼!王垕黃口小兒,突有威名之輩,我觀他如掌中草芥。爾等不用害怕,待我將之擒來,你們也能分享這天大的功勞。”

兩名偏將苦勸良久,見袁據還是不改變主意,只能回軍準備作戰。不過他們在一件事上也和袁據想法一樣。就算袁軍士氣低下,但畢竟打一個的局面,就算無法戰勝王垕,怎麼也不會輸吧。

就這樣,前幾日還士氣高漲的袁軍此刻卻帶著極其低落計程車氣開始向東挺進。

很快,袁軍放棄宜陽轉而向東的訊息就隨著探哨傳回到王垕這裡。

“敵軍還有多遠?”

探哨在馬上敲擊胸甲行禮:“啟稟將軍,袁軍已之外。”

這次出兵,曹丕特意入宮“請求”劉協封王垕為安南將軍。

所以王垕雖然身上還掛著尚書僕射的官職,卻又可以被人稱為將軍了。

兩個官職就能拿兩份工資,王垕自然高興。更高興的是他擁有任命軍中屬官的權利。於是王垕就將洪烈、劉江封為安南將軍屬官,級別等同於校尉。

?敵軍軍容如何?”

軍中探哨都是王垕之前在涼州時帶的老兵,統一歸趙撲管理。

探哨答道:“敵軍行軍速度極快,就是軍容不太整齊。”

王垕心中一喜,登時下令:“全軍點燃火繩。”

命令隨著旗幟傳達下去,百將看到旗幟便將命令傳達給什長、伍長。在王垕訓練的新軍中,什長、伍長也需要認識旗幟的意思,所以命令一到,這些底層士官就立刻命令身邊士兵點燃火繩。

一千八百人的軍隊在一個彈指的時間中就完成了這個動作。所有人雙手持火統,火統前端朝著地面,每個士兵都緊緊的盯著正前方。

劉江騎著馬在前部六百名火統兵的身後來回的疾馳,他在檢查每一個是否已經完成了點燃火繩的任務。

王垕看著這個第一次上戰場的假子,將自己和他對比了一下,發現第一次在戰場上尿褲子的自己居然比不上這個才十三歲就已經有八尺高的孩子。

至於北面指揮兩百名炮兵的洪烈,王垕很早就知道在這個孩子不是常人。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王垕感到一陣欣慰,就在這時,敵人就出現在視線之中,袁據來了。

————

三國小知識:

由於史料的缺失,袁紹方面雖然在官渡之戰時期號稱戰將千員,猛將無數,但真正能留下名字到後世的只在少數。至於後來袁尚、袁熙、袁譚三兄弟,再加上***,這四個人身邊領兵的將領留下名字的就更少了。所以我在寫書的過程中只能自創一些武將。本章出場的袁據是第一個,後面應該也還會有一些,還請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