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漢中國?漢國?(第1/2頁)
章節報錯
春風和煦,繞雒陽一週而行的陽渠上也重新出現了遊人乘坐的舟楫。
若是舊時,陽渠這種環城的護城河定是不會允許閒雜人等乘舟遊玩,但隨著前歲漢中王麾下尚書僕射王垕的一本新著作《城池論》的問世,雒陽朝廷對城池與城市的關係有了更深的理解。
漢中王遂下令不再禁止各地百姓在農閒時節於護城河內結網捕魚,以做充飢。
但雒陽畢竟是天下的中心,這裡的百姓連續多年能吃飽穿暖,就算有了空閒時間也大多會入城打工,少有人會費力在陽渠這種不太寬闊的河流中撒網捕魚。陽渠便逐漸變為遊人春日出遊的一個景觀,常有外地人於此乘船遊覽雒陽一週。但時間久了,難免會出現欺壓外地人的宰客黑船商。
漢中王麾下刑部尚書滿寵數次派人抓捕那些敗壞雒陽名聲的黑船商,但卻無法禁止這種破壞市場秩序的情況。
王垕提議可在陽渠上下游各設立遊船渡口一座,為往來遊人提供官營的遊船服務,同時禁止民間私人遊船在陽渠上攬客。
雒陽令石韜聽命施行,雖有民間一些反對聲音,但只一年時間,兩個官營渡口竟給雒陽帶來五百萬錢的收入,反對的聲音也隨之在朝堂上消失。
產業官營,這是曹操位進漢中王四年以來一直在朝廷推行的最重要的兩項新政之一。
另一項新政就是試行於漢中國的官制改革。
新官制將軍政分離,文、武不得兼任。漢中國還不再設立國相,而是將國相的權利與尚書檯整合再拆分,改尚書檯為尚書省,新立中書省、門下省、秘書省和內侍省,實行五省執政制度。
尚書檯為漢中國最主要的行政機構,負責政令執行,主官為尚書僕射,分設左右兩人。目前漢中過尚書檯只有一個尚書僕射,正是王垕。而又由於王垕對政事的參與度極高,所以尚書檯在漢中國是地位最高的官署。
原有尚書令下屬的六曹尚書改組為六部尚書,吏部、民部、兵部、刑部、禮部和工部。比如滿寵就擔任刑部尚書,主官刑事。
中書省秉承漢中王意旨,掌管機要,釋出詔書。主官為中書令,由徐庶擔任。
門下省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主官為侍中,設兩人,由陳群和郗慮擔任。
這三省由於權利極大被民間戲稱為上三省,下兩省則是秘書省和內侍省。
秘書省負責管理檔案、圖書典籍和地理圖冊,主官為秘書監。這是一個如圖書管理員一般強大的職業,王垕就曾經很想來幹這個工作,但還是讓給了更適合的人選。
新學院術數教授,數學家、天文學家,人稱算聖的劉洪希望能擔任秘書監。曹操開心得帶人去偃師迎接這位老人,還親自為之抬轎,以示尊敬。
至於內侍省則負責管理漢中國宮廷內部事宜,主官為內侍監。但由於漢中王王府還在修建之中,這個名義上地位很高的職務暫時還沒有人擔任。
(本章未完,請翻頁)
除了這五大省,漢中國對九卿也做了一定的變化。
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宗正沒有變化。廷尉更名大理,掌刑獄案件審理,但沒有了抓捕犯人的權利,相當於最高法院。大司農併入民部,大鴻臚併入禮部,少府直接併入門下省,又新加了三個官署充作九卿。
設立負責監察官員的御史臺,長官為御史大夫,由程昱擔任;設立負責機密情報工作的漢中國安全司,簡稱國安司,長官為國安祭酒,由郭嘉擔任;設立負責平衡天下物價的平準司,主管為平準郎,由曹洪擔任。
另設前後左右四方將軍等統兵官職,負責統帥漢中國軍隊。各方太守、縣令依舊負責治理地方。
五省、九卿、各方將軍、太守、縣令又都各有屬官若干,這些官員整合在一起搭建了漢中國新官制體系。
本來這些官員連同漢中王曹操本人都應該前往漢中國。但由於漢帝劉協極力挽留曹操在雒陽輔政,整個漢中國的官吏構架也就幾乎全都留在了雒陽,於是雒陽就出現了兩套執政體系。
但哪套說的算,哪套是擺飾,雒陽上下都一清二楚。就連大漢尚書檯主官尚書令荀彧都在漢中王的尚書省掛了個輔政專家的額外官職才能參與施政,這裡面的彎彎道道就可想而知。
民間很多人甚至直接將漢中國簡稱為漢國。
當然,新政推行的過程肯定不是一帆風順。但曹操在進位漢中王的第一年就頒佈了《大漢戰時管制條例》,條例稱大漢現在處於內憂外患的戰爭狀態之中,任何人若是破壞大漢的改革都將以此條例追究責任。
這就等同於繞開了漢律中優待士族的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另起了一套新的能約束所有人的律法。任何人再妄議反對新政,就會被依法批捕。
但不能說話不代表沒有反對者。曹操每個月至少會遭遇三次刺殺,他的幼子曹據,生有曹上、曹彪、曹勤三子的寵妾孫姬都死於來此反對新政者的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