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順指著另外兩人道:“我不及我父多矣。魯兄若是敬我等父輩,等你知道他二人是誰便會更加驚訝。”

魯肅這才看那兩人。其中一人年紀只有十七八,另一人大約二十五六,兩人都起身向魯肅行禮。

蓋順按照年紀先為魯肅介紹那名二十五六的年輕人。

“這位是前漢義陽侯傅介子之後,壯節侯之子傅幹。”

“壯節侯?”

魯肅今日二驚,連忙起身,拉著傅幹之手道:“竟是傅侯之子?”

在漢末,壯節侯傅燮可是個大名人。傅燮出身北地傅氏,身長八尺,面有威容,師從太尉劉寬,舉孝廉出身。光和七年,授護軍司馬,跟隨名將皇甫嵩大破黃巾軍,位居首功,授安定都尉,遷議郎。

中平三年,授漢陽太守。

中平四年,韓遂、北宮伯玉、邊章叛亂,涼州刺史耿鄙不聽傅燮勸阻,領兵出征,引發士兵譁變。傅燮死於陣中,追贈侯爵,諡號“壯節”。故稱壯節侯。

由於傅燮的名氣太大,死的又太悲壯,直到現在涼州各地還在流傳他的傳說。

而傅燮也和蓋順之父蓋勳並列涼州最近二十年最英雄的人物,並稱雙傑。

魯肅沒想到今日在這太白樓上就能遇涼州雙傑之子,心下欣喜,這就打算勸酒,但又見最後一個小孩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便安下心等蓋順為他介紹。

蓋順拉過最後一個小年輕,簡單的介紹道:“這位是范陽盧公獨子,盧毓。”

在漢末,范陽盧公當然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征討黃巾的北中郎將,後因上諫激怒董卓被免官,隱居上谷軍都山的名士,諸侯公孫瓚、劉備的老師,大儒鄭玄的師弟,盧植。

魯肅一日三驚,慨嘆道:“董卓的一把火燒了雒陽,天下人還以為雒陽就此沉淪,卻不知這裡依然匯聚著天下最風流的人物。我這次來雒陽,只不過是例行代替我家州牧拜會陛下和大司馬,卻沒有想到能見到如此多的英豪啊!”

其他四人都是人傑,向來自負至少也都是一郡之才,但見過魯肅這等天下第一等的人物之後反倒有些自慚形穢,不敢與之相對。

尤其蓋順年長几歲,更是懂得天下之大,豪傑眾多的道理,便主動不停的與魯肅拼酒,幾人聚在一起好不熱鬧。

魯肅酒喝多了,便道:“幾位都是大才,我與霸府長史王垕相善,待明日我見了他定要在他面前好好誇讚你們。”

四人大喜,尤其是裴潛和蓋順,他二人會試成績一般,現在生怕名號到不了高位人耳中,聽魯肅之言欣喜不已。

反倒是傅乾和盧毓比較沉穩,眼看著最後一張榜單還沒放出,兩人也不著急,只覺得自己一定在最後一張榜單上。

果不其然,最後一名官員帶著前百名中舉者的佈告姍姍來遲。

盧毓名列第十一名,雖然沒進前十,但以他的年紀已是足夠優秀。至於傅幹則在第四十七位,算是相當不錯。

盧毓和傅幹見自己的名字終於出現,也放鬆下來。

直到時是眾人開始好奇究竟誰是大漢第二次科舉考試的會元。

只見第一名上赫然寫著四個字:九江蔣幹。

————

三國小知識:

1、裴潛,三國時期地圖學家裴秀之父,官至魏國太尉軍師、大司農、尚書令,封清陽亭侯,死後追贈太常。

2、蓋順在歷史上記載較少,只說他官至永陽太守。

3、傅幹曾勸說馬騰出兵幫助鍾繇對抗郭援,歷史中官至扶風太守。

4、盧毓為盧植幼子,曹魏時期政治家,官至司空,進爵容城侯,死後諡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