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涼州 第一百二十二章 司馬仲達所恐懼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軍閥聯軍潰敗了,只留給曹軍數萬名俘虜和天水郡周邊混亂不堪的數十個鄉縣。
但贏了就是贏了,不能因為敵人全都投降或者逃跑就責怪敵人。曹軍軍中有人認為這仗打的太過輕鬆以至於沒有得到多少功勳,但最多也就是私下嘮叨幾句,萬萬是不敢說給曹操聽的。
當然俘虜太多也確實是個問題。曹軍上下才一萬兩千多人,俘虜就高達六萬多人。但又不能把這些俘虜都放了,因為俘虜中雖然有很多民夫,但盜匪的數量更多。
曹操倒是簡單,直接命經驗豐富的王垕來督辦此事,自己親帶五千兵馬繼續西進進攻冀縣,霸府兵曹議令史蔣幹、霸府掾屬盧毓、裴潛三人留下幫助王垕。
“長史大人,如此多的俘虜該怎麼安置?”
王垕笑道:“子翼抬頭看一看,涼州是多麼的荒涼啊,如此廣闊的土地,人口卻只有幾十萬。而咱們這裡就有六萬多人,不好好利用一下怎麼行?”
蔣幹連忙向王垕行禮:“還請長史吩咐。”
王垕道:“不急,暫時咱們的糧草還夠使用,先將天水本地的農夫分辨出來。”
“是要放那些農夫離開嗎?”
王垕搖頭:“我自有用。”
蔣幹雖說是新科狀元,隨大軍西進也立了不少功勞,但相比徐庶、法正總歸是差了一個大的檔次,沒有太多的主見,只能老實的按照王垕的吩咐去辦事。
曹操留給了王垕七千人馬。王垕留下四千兵馬在營地中配合蔣幹分辯民夫,順便也起到看押俘虜的作用。
剩餘三千人則被他派了出去,盧毓帶一千人跟隨楊千萬北上顯親接收白馬氐王的投降,裴潛同樣帶千人南下接收西縣。這兩路人馬還要負責清繳那些逃跑的軍閥聯軍計程車兵。
王垕則親帶著一千人馬接手了破敗的新陽縣,並在附近考察起來。
新陽在渭水和長離川的交接一代,周邊土地肥沃,向來是天水郡除了冀縣以外最重要的產糧地,只是由於涼州常年盜匪橫行,大量耕地都荒廢了,只有縣城附近的耕地才有少量百姓敢於耕種。
“將軍,這附近的土地很好啊。若是在這裡屯田定能收穫豐厚。”
張柄從河邊隨手挖了一捧土送到王垕面前。他打了一輩子仗,年輕的時候也是種地的好把式,若不是當年確實活不下去他也不會進入軍隊。
王垕笑道:“我大漢何處又不是土地豐滿之地,只是有些人拿的太多了。”
說著說著,王垕繃起臉來。
“西征之前雒陽有了一些奇怪的變化,那些士族不再抵抗朝廷的政令,相反他們開始配合朝廷施政。”
張柄有點糊塗,將泥土扔下,隨手在腰間皮甲上摸了幾下:“這不好嗎?”
王垕搖頭:“當然不好。士族是最沒有底線的一種人,他們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勢會接近一切可能。去年科舉進士已經有很多人和士族透過聯姻的方式建立了關係。而蔣幹、盧毓他們這一批考生估計也逃不開這些士族的網羅。也許過不了多久,一個新的集團就會出現。還好…”
(本章未完,請翻頁)
張柄不太懂朝堂上這些爭鬥:“還好什麼?”
“還好短時間內雒陽本地士族和朝廷的目標還是一致的,而不斷的大戰也讓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在朝廷新政下獲取最大利益。”
一陣北風吹過,王垕將披風裹緊了一些,“有些事情需要加速了。”
張柄腦子更加不夠用:“將軍,咱們不是找地方屯田嗎?”
王垕又笑了:“大冬天的屯什麼田,咱們是來挖溝的。”
原來蔣幹不停的工作,只用了四五天就將俘虜中的民夫全都挑了出來。其實也簡單,看誰平時在俘虜營中受欺負、吃不飽、總捱打,這個人十有八九就一定是民夫。再配合熟人指證之類的輔助手段,蔣幹總共從俘虜中分辯出兩萬五千多名民夫。
這個數字看似有些多,但也算正常,因為軍閥聯軍的民夫往日都被嚴密的看管起來,沒有馬匹,也沒有足夠的糧食,營嘯的時候死了不少人,能逃脫的卻沒有幾個。
王垕派兵帶這些民夫前往考查好的地點施工作業。他打算在新陽、上邽、臨渭等地修建多條用於灌溉的水渠,等到了春季就可以在這塊土地上大肆設定折衝府。
是的,王垕不打算在涼州實行屯田的政策,而是打算一步到位實行折衝府制度,涼州彪悍的民風應該更加適合折衝府制度,等制度完善之後徵召的府兵也會更強。
至於那些俘虜,王垕打算送他們前往司隸。隨著袁尚連續一年持續不斷的在贖買前一年被曹軍俘虜的冀州士兵,河東、平陽一帶的礦山都開始缺少奴隸了。
王垕知道在這個年代使用人力開礦是一種十分不人道的行為,但在新學院研究出更加高效的開礦方式之前,開採礦產還是隻能使用人力來完成。最多他也就能保證這些礦工不是活不下去的普通百姓,而是雙手沾滿鮮血的戰俘或者觸犯了刑罰的隸臣。
至於涼州人口缺少的問題也好解決。司隸還在不停的收納來自中原的難民,早晚有一天司隸會沒有足夠的土地容納的難民。 所以從明年開始三分之一的難民就會被送來涼州建立折衝府。而這些勞作了一個冬季的民夫若是願意留下自然好,若是家中還有人等待,王垕也會下令放他們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