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梁寬出去會友,胡輔獨自思索道:“我總住在梁家不是辦法。但梁公於我就大恩,若是一走了之恐傷了梁公之心,更墮了竇氏和胡氏的威名。”

左思右想之下,胡輔也沒能想到報答梁寬的辦法。

這時忽有下人來報:“主人回來了,還帶回來一位文士,邀公子過去一敘。”

胡輔不好推辭便去了。

隨梁寬回來的自然就是楊阜了。

楊阜見到胡輔並未立刻挑明來意,而是和胡輔談論起科舉之事。

胡輔雖然落榜,但並不覺得這是一件丟人的事,又很長時間沒和人討論學問方面的問題,一時技癢,便真的和楊阜討論起來。

一番談話過後,楊阜算是知道了胡輔的水平。他思索道:這人雖然疑似是大將軍竇武的孫子,但能力上可能也就和郡中小吏相仿,也怪不得無法中舉。

如此一來楊阜就有些患得患失了,因為胡輔只是自稱是竇武的孫子,沒有什麼證據,而他的學識又確實有些一般,若是捧他出來為首,一旦遇到需要決斷之事,恐害了大家姓名。

於是楊阜便試探道:“不知公子對韓遂如何看待?”

胡輔不假思索道:“冢中枯木。”

楊阜精神一震:“公子何出此言?”

胡輔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我入雒陽參加科舉,看到大漢治下百姓雖然也如其他各地一般吃不飽飯,但至少沒有賣兒賣女;雖然公卿也如其他各地一般作威作福,但至少每個官員都在努力的維持朝廷的運作,積極的引導百姓恢復生產,開墾荒地;雖然武將、士兵也如其他各地一般仗勢欺人,但至少軍法還在起作用,不會軍賊不分,殘害百姓。

“而韓遂每到一地比大肆徵招民夫為他修建堡壘、營寨,又派出士兵強搶百姓最後的口糧。

“韓遂麾下也沒有官員,有的只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盜匪。他們到處劫掠,為禍一方

“像他這樣的人能夠在涼州長久的存在,只說明之前的大漢病了,且病的不輕。

“但如今形勢已然不同。陛下雖年幼但信任群臣;大司馬英明神武,且有容人之量;荀令君王佐之才,與大司馬親密無間;郭奉孝鬼神莫測,為人光明正大;董校尉當世奇士,人品世人稱讚;徐元直曉天文、地理,更是天下第一的狀元;法孝直之謀為天下之雄,有容人雅量。(這一段大家知道我是在吐槽吧?)

“更有鎮北護軍、河南尹、京兆尹、徵西將軍等天下名將齊聚朝堂。

“而我最為佩服的就是霸府長史領輔國將軍王垕。我只在雒陽停留了很少的時間就聽說了關於他的種種神奇之處。民間傳聞曹軍使用的種種‘妖術’就處於王垕隻手,聽聞是一種能放出巨大聲響的武器。想明白其中道理必學通新學院全部新學,才能略窺一二。

“我只恨自己本事不濟,當初又非要回扶風看一看,若是選擇留在雒陽,說不定也能進入新學知曉那些通天緯地的大道理。

“更恨自己面對韓遂逆賊沒有辦法,只能祈禱天軍趕快將韓遂擊敗,收回天水。”

楊阜趁機道:“誰說公子沒用,眼前就有一個用的上公子的地方。”

胡輔面容疑惑,看向梁寬。

梁寬微微點頭,向胡輔行禮道歉:“對不起了,竇公子。”

這一聲竇公子算是挑明瞭胡輔的身世,他囧道:“我一個連會試都考不中的窮文人能做什麼?”

楊阜起身彈了一下冠帽,整理袍袖向胡輔鄭重的行禮:“還請公子高舉已故竇氏子孫的大旗,我等願追隨竇公子,起兵反抗韓遂的暴行。”

一旁的梁寬也是同樣動作向胡輔行禮。

胡輔卻是呆了,過了良久,他突然起身向兩人還禮。

“請問先生,何日起兵?”

“三日之後。”

————

三國小知識:

1、繼續說八健將,今日加速,說程銀、李堪、馬玩,這三人經歷和侯選類似,只是結局各有不同。李堪在渭南之戰中戰死,馬玩戰後不知所蹤,而程銀卻活到了最後,和侯選一樣先投張魯,再投曹操。

2、今天冀縣“小天團”又出場多人。說一下除了楊阜以外人氣最高的趙昂。這傢伙能青史留名除了幹過懟馬超的大事,再有就是有個好老婆王異。不過他在暗恥的314中資料還是有些低了,可能是屬性都跑老婆身上了吧。趙昂最終官至益州刺史。另外很多史書中都是趙昂、趙衢分開來寫,但因為趙衢也曾是益州刺史,所以也有一種說法是兩人本就是一人。對了,趙衢最後是被黃忠殺死的。這...為了王異妹子的幸福,你們還是兩個人吧。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