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夜半十分,魯肅還在回想王垕的話。比語言更加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前所未見的景象,以及那個簡單景象背後可能存在的龐大世界。

一顆別樣的種子種在了他的內心深處,在此之後很多年他都會回憶起這個不眠的夜晚,併為沒有踏出那個看似最不可能的一步而感到惋惜。

第二天一早,魯肅又變成了那個略顯迂腐古板,實則離經叛道、膽大包天的小主簿 。

王垕來偃師本就是例行視察,恰好遇到了魯肅,正好和魯肅結伴而行返回雒陽。由於水泥大道貫通了雒陽和偃師,趕路的速度比以前又快了幾分。

一路上魯肅每到休息的時候就會和王垕坐到一起暢所欲言,最初他們只聊新學,聊著聊著就不知歪到哪去。

兩人的關係也是急速升溫,很快就互稱表字。

不知哪一次誰提了一句交通,王垕便踩著腳下的大道說道:“子敬,你可知道朝廷為何要重修司隸各處的道路?”

魯肅思考了一下道:“司隸凋敝,人口不足,重修道路便於人口重新聚集,還能彰顯漢室的威嚴。”

王垕笑著搖頭:“子敬啊子敬,你的膽色不錯,謀略也好,就是這見識還有待提高。修路可不止是為了什麼威嚴。你想一想,等這條大道修到虎牢關,袁紹又來進攻,輜重轉運和調兵是不是會快了很多。而且這水泥路不怕雨水,就算冬日下了大雪也很容易清掃,更不會因為融雪而造成不便出行。還有啊,司隸各處都和雒陽相連了,是不是朝廷對各地的掌控也就加強了?”

魯肅其實剛剛也想到了朝廷對地方掌控力加強的事,只是故意沒說,但他確實不知水泥路不懼雨水。

“這也是新學嗎?”魯肅不禁疑問。

“不是。”王垕否認,“這是工業。”

“工業?”

又是一個新詞,魯肅等待王垕的解釋。

但這一次王垕沉默了很久才道:“其實之所以修這麼多路還有一個原因。”

魯肅腦袋上彷彿出現一堆問號,一臉古怪的望著王垕。

王垕也不再吊魯肅的胃口:“還不是最近一年雒陽/水泥廠的產能擴大的太快,生產出來的水泥積壓太多。我被主管工部的官員逼得太急,才出了這麼一個去庫存好辦法。”

魯肅:“……”

王垕說道自己的施政一下又開啟了話匣子:“不過我也沒想到效果這麼好。重新開工的水泥廠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而硬化水泥磚也需要專業的配套生產機構,再加上來回運輸水泥的車隊,一下子就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每個產業工人都能賺取一筆養家餬口的錢財,這又增加了銀錢的市場流通,起到了促進商品流轉的正面作用。而朝廷在其中可以徵收多輪商稅,賺取了比水泥本身還要多的銀錢。下一步我打算細化鋼鐵產業下游商品分類,讓司隸越來越大的鋼鐵產能完全釋放出來,提供更多的民用產品,順便提供很多工作崗位,安排大量沒有土地的流民。說不定再過幾年,工業人口將成為司隸的主要人口組成。”

這一大段魯肅基本沒聽懂幾句,但關鍵的部分還是聽清楚了。

第一,雒陽朝廷的什麼水泥廠以及那些運送水泥的人都是所謂的工人,而不是徵召的農夫,這些工人都是需要給錢的。

第二,雒陽朝廷的鋼鐵產量很高,多餘到都需要打造民用品來消耗庫存了。

第一個是經濟政策,魯肅是豪族出身,但基本不懂經商,更對商稅什麼的沒有太多研究。在他印象中商稅就是市稅,在坊市中貿易當然要交稅,但離開坊市就不能在貿易了啊。

第二點就令魯肅側目了,這個年代鋼鐵都是用來優先打造武器的,各路諸侯唯恐自己手中武器不夠用。但雒陽朝廷這邊居然都開始發愁鋼鐵產量太多了,這是不是意味著雒陽朝廷的武庫早就堆滿了武器,根本不怕發生戰爭?

魯肅和王垕聊的更歡快了,又從王垕口中“套出”一大堆關鍵情報。

比如雒陽朝廷趁年初大勝手中俘虜眾多的時候在雒陽周邊挖掘了七條新水道,基本將雒陽盆地的水文系統串聯在一起。再加上勸農官的普及,今年僅是河南一地產糧就超過去歲兩成。其他地區雖然還沒統計,總體估計也不會太差。

還比如雒陽朝廷還在連續不斷的收納流民,且流民吸納的數量越來越多,僅八月一個月就吸納了流民一萬多人。

魯肅奇怪,明明剛剛秋收,各地都不缺糧草,如何還會有這麼多的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