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馬騰全面倒向雒陽,雒陽朝廷對三輔之地的掌控能力大幅提升,雖然各地為政的姿態沒有改變,但總體而言盜匪橫行的情況少了很多,因為最大的一股盜匪,也就西涼馬騰都變成朝廷的衛尉了,那些小股賊寇自然也就紛紛偃旗息鼓,或是改行金盆洗手,或是遠離朝廷控制範圍,去其他地方打家劫舍去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盜匪都認命了,一些勢力較強的軍閥就對馬騰拋棄大家獨自去雒陽享福有些不滿。

楊秋就是其中之一。

楊秋是安定郡人,自幼在邊疆長大,弓馬嫻熟。當年北宮伯玉叛亂,楊秋便加入了蓋勳的討賊大軍。那時的楊秋視蓋勳為偶像,希望能像蓋勳一般為大漢守護雍涼。

但結果朝廷派來的涼州刺史一個比一個廢物。

左昌妒賢嫉能,宋梟誇誇其談,楊雍能力平平,耿鄙任人唯親。

經這四位“大賢”的治理,涼州果不其然大亂,整個涼州都陷落在叛軍手中。

蓋勳氣的辭官,後來被徵召前往雒陽為討擄校尉。

蓋勳的手下們一起為他送行,已經是牙門將的楊秋也混在人群之中。

蓋勳說:“等我從雒陽見過皇帝回來,我們一起征討涼州。”

後來蓋勳果然作為京兆尹返回長安,但因為缺少錢糧沒能徵召足夠的兵力。

而後董卓入雒,廢少帝,立新帝,召蓋勳進入雒陽。

所有人都勸說蓋勳不能去,但蓋勳卻因為董卓的詔書符合大漢的規制還是去了,結果立刻被剝奪兵權,最終沒過兩年蓋勳就鬱鬱而終。

直到很久以後楊秋才想明白,像蓋勳這樣剛正不阿的人是不會在那時發起叛亂繼續讓大漢的形勢更加崩壞的。

而那時楊秋早就離開了長安,帶著幾十個兄弟在安定和天水的交界一代打家劫舍,沒過幾年居然聚起了幾千兵力,一下成為雍涼地區數得上號的大軍閥。

最近他也聽說西涼兩股最大軍閥之一的馬騰交出兵權入雒陽為官一事。和那些明明羨慕的不行,嘴裡卻罵罵咧咧的土匪不同,楊秋卻認為馬騰此舉是自取滅亡。

亂世當道,只有手中有兵才有安全。何況漢室已衰,就連當年蓋勳那樣的英雄都憋屈的死去,又有什麼好令人嚮往的呢?因此他去歲雖接受了袁紹送來的武器、糧草,卻遲遲沒有打出對抗雒陽的旗幟,全然白嫖了袁紹一次。

也同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楊秋接到韓遂會盟的要求並未答應。

漢室衰弱了,曹操也在官渡戰敗,但整體實力還是要強於西涼的。尤其現在馬騰剛剛依附漢室,雒陽朝廷的實力更強了幾分,這個時候參與會盟只會讓雒陽朝廷視他們這些涼州軍閥為眼中釘,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即便後來楊秋得知馬玩、李堪、程銀、侯選四位軍閥即刻相應韓遂的會盟也是不為所動。

這四名軍閥都是河東人,李傕、郭氾禍亂長安時趁機興起,一直在三輔之地橫行霸道。直到曹操立鍾繇為司隸校尉才有所收斂。但去歲曹操調三營精銳進入三輔,四人的好日子便到頭了,先後與夏侯淵、程昱、張郃、于禁交戰都沒有佔到便宜,只能一點點退出三輔,西進來到扶風、天水、安定三郡交接一代,和楊秋的地盤都有所重疊。

楊秋當然是不歡迎他們。但四人抱團總兵力不可小覷,楊秋只得命士卒不要招惹他們,反正他們不是本地人,沒有根基,過不了兩年自會敗亡。

但也正是他們沒有了地盤,才會響應韓遂的會盟,希望能夠打回三輔。

楊秋沒有他們的麻煩便懶得理睬韓遂。

但過了沒多久,又是多股軍閥響應韓遂的會盟。

成宜是涼州除韓遂、馬騰外最大的軍閥,有燒羌血統,兵力雄厚。他去歲也接受了袁紹的封賞,甚至還得到了一個將軍的封號,沒想到竟也響應了韓遂。

更加令楊秋想不到的是氐王阿貴和氐王楊駒居然也響應韓遂,甚至遠在枹罕自封為王的宋揚都派出了使者來參與會盟。

至於其他小股軍閥、部落更是蜂擁而至,楊秋派出的探哨稱金城附近因為最近來了太多人自發形成了數個市集,人們都趁徵西將軍會盟在交換資源。

楊秋聽聞有些坐不住了,但他還是沒有立刻決定前往金城,而是先聯絡了駐紮在扶風、新平、北地交界一代的梁興和張橫。

和其他軍閥不同,梁興、張橫是武威姑臧人,向來和北地太守段煨較好,曾和段煨一同出兵剿滅兵敗的李傕。又因為他們是武威姑臧人,和馬騰關係也是莫逆,所以兩人一直沒有響應韓遂會盟的請求。

果不其然,梁興、張橫二人都表示要再觀望一段時間,楊秋也就放下心來。

誰知過了還不到半個月,兩人居然變卦前往金城參與會盟。

楊秋這才驚訝的發現周圍幾乎所有軍閥都已經去參加韓遂的會盟,如果他到時不在場,等會盟結束,第一個死在這些軍閥屠刀下的一定會是他。

韓遂在六月就發出會盟的號令,但真正會盟的日子卻定在了九月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