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涼州 第九十八章 平天下策(第2/2頁)
章節報錯
賈詡不給劉備開口的機會,又道:“左將軍可以慢慢考慮,在年底前考慮好就行,我們還有時間。但左將軍一定要記得,機會已經有了,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有些時候,為了大義,為了復興漢室,就算做一些看似不是很光彩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左將軍在成事後善待劉表的家人,天下人會理解左將軍的苦衷。”
劉備沉默不再說話,賈詡見之面帶笑容告退。
直到走出左將軍府,賈詡才收斂臉上總是習慣性的假笑。他抬頭望天,自言自語道:“天下是繼續混亂還是就此安定下去就看這一次了。劉備有雄才大略,但為人迂腐,還是要想辦法推他一下啊。”
————
丹陽郡,孫權治所。
前一年孫權手握大義攻伐廬江太守李術得勝,又趁機進攻江夏,雖前期小勝,但黃祖緩過神後還是再次擊退了孫家水軍。
孫權年輕氣盛,駐軍在丹陽想要來年再戰,卻不曾想後院起火,山越叛亂,波及揚州數郡,連大本營會稽被擊破。
辛有吳郡四大家族在富春一帶抵擋住山越北進的步伐,又救援孫氏上下老小,孫權的基本盤才算沒有崩潰。但吳郡四姓趁機與孫權談判,要求孫權讓出部分權力才會繼續合作。
孫權沒有答應,戰局陷為僵持。
恰好,袁紹立劉季為帝,東西二帝並立,雙方都要拉攏孫權,孫權居然從兩方都獲得了揚州牧、都督揚州諸軍事的任命,一下便獲得了征討南方不臣的大義。
吳郡四姓一改之前的嘴臉,紛紛派人與孫氏講和,請求歸於孫氏之下。
孫權雖年少,卻有些傲骨,看不得這些陰險小人的嘴臉。他身邊重臣顧雍正是四姓出身,規勸多次都無法讓孫權改變主意,心灰意冷下竟心生退意。
同時孫權和孫策留下的那批老臣相處也頗有些不順,程普、張昭之流多有孩視孫權的態度,周瑜不喜與人爭執,遠去柴桑練兵。
還好孫權和周瑜推薦的魯肅卻是相得益彰,兩人經常徹夜長談。
這一日,魯肅再次來拜訪孫權。
“子敬來了,快快入內。”孫權見到魯肅大喜,急忙迎他入座。
魯肅很規矩的行禮:“見過主公。”
孫權只是擺手叫魯肅坐下。
魯肅剛一落座便道:“主公,我今日特為一事而來。”
孫權有所警覺:“難道你也要幫吳郡四姓說話。”
魯肅搖頭:“非也,臣是為了主公的霸業而來。”
孫權精神一震:“子敬何出此言?”
魯肅笑道:“不知主公對天下可有什麼想法?”
“天下…呵呵,”孫權嗤笑了一聲,“皇帝都出來了兩個,漢室凋敝,但和我有何關係。”
魯肅搖頭:“非也,主公應該早做打算。沒有計劃之人如呂布、袁術者必不能長久。主公雖年少,但勇武不輸父兄,又有治國安邦之才,當可趁天下大亂雄霸一方,如何說沒有關係呢?”
孫權眼中冒出一股精光,屏退左右,道:“今漢室大廈即傾,四方紛亂不已,我繼承父兄創立的基業,企望建成齊桓、晉文那樣的功業。子敬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魯肅早就成竹在胸:“過去漢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義帝而最後無成,這是因為項羽加害義帝。如今曹操、袁紹猶如過去項羽,您怎麼可能成為齊桓公、晉文公呢?以我的私見,漢室不可復興。為主公考慮,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天下局勢如此,據有一方也不會招來嫌猜忌恨。北方多事,您正好趁這種變局,先據揚州,再觀望向西或者向北進軍,無論是盡力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還是坐擁青徐膏腴之地,都足以成就一方霸業,哪怕是稱帝建號進而奪取天下也並非不可能,這是如同漢高祖般建立大業!
“主公還請快快放棄意氣之爭,接納江東士族,一統揚州,屆時伺機向北、向西,定是要在北方分出勝負之前加入到爭霸天下的大局之中啊!”
孫權終於不再壓抑野心,自從他接替孫策執掌大權,只覺得天下多庸人而不自知,自己空有一腔抱負卻不知該那個方向用力。今日一聽魯肅平定天下的策略,只覺有一股撥雲見日之感。
“子敬說出了我心中所想,我這就接見吳郡使者,領兵東進,先平江東,再爭天下。”
魯肅笑道:“這次的吳郡使者乃是陸家家主,只小主公一歲。我來見主公之前便先見過他。此人性格有些內斂,但絕對是驚世之才,主公如不知該如何平定山越的叛亂,當可詢問他的意見。還請主公允許我北上許都、雒陽,西去襄陽,為主公檢視天下大勢。待主公平定江東,我們就一起讓天下人見識一下江東孫氏的厲害。”
孫權大喜,封魯肅為主簿,命其以使者的身份代替他前往許都、雒陽答謝兩個漢室朝廷的封賞,順便打探袁氏和曹氏的虛實。
孫權又道:“吳郡陸氏家主的年輕人叫什麼名字,我卻是給忘了。”
魯肅答:“陸遜是也。”
————
三國小知識:所謂的二分天下策略者是周瑜提出的,但那更像是一種周瑜代表孫氏內部淮泗派向孫權施壓的一種政治態度。真正站在孫權的立場上提出稱霸一方者正是魯肅。可以說魯肅是孫權麾下最有戰略規劃眼光的人才,只可惜他217年就去世了。直到孫權稱帝登壇祭天,他都沒有忘記正是魯肅當年對他的謀劃,他才能有這麼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