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剛剛過去,雒陽又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擁有大量隸臣的雒陽朝廷加快了各個工程的進度。除了雒陽城修復工作,朝廷還打算用水泥重修雒陽至周邊郡縣乃至長安的道路,還打算在雒陽、長安周圍興修十餘條新的水利工程。

匈奴的遷徙工作也全面開始,呼廚泉和劉/豹帶著幾十名匈奴貴族住進了雒陽的新居,他們看著族人再也不用吃苦受窮,每天都感動的流淚。

但他們也就敢偷偷哭幾下了,由於雒陽朝廷的勝利,就那些反對新政計程車族都不再噪呱,王垕趁機提議在河南全面推行府兵制,河南的每個縣都要建立折衝府,逐步減少軍屯的數量,在弘農、河東、扶風、鳳翔、京兆、北地等郡也要小幅試行建立折衝府。

鑑於河內郡新附,士族力量強大,且人口富裕,空閒土地少,就暫時不在河內推行府兵制。

為安撫河內士族,朝廷還徵召了大量河內士族入朝為官,反正之前的辭官潮導致空缺官職很多,也不怕召的人多。而且這些士族多有心向袁氏者,放在雒陽有校事府盯著反倒安心。

除了河內,其他各處因戰事暫停的官員任命工作也將繼續,百十名新科進士經過這幾個月的磨合已經坐穩州府曹官或者地方上的縣令、縣丞等職位。再加上之前抽調的幾百名太學“實習生”水平也提高不少,戰後一個多月,雒陽朝廷就對司隸各地掌控力大增。

除了這些正常的官員調動,大戰中立下功勞的各路大將、謀士也都受到了朝廷的嘉獎。

虎牢關主將夏侯惇、孟津關主將曹仁都由鄉侯升為縣侯。

南陽主將張繡的宣威侯又增加了三百的食邑,他的獨子張泉因為在虎豹騎中表現出色也被授予關內侯的爵位。

河東主將滿寵獲得了南鄉侯的爵位。

軒轅關主將夏侯尚也混了個亭侯。

其他將領,五子良將中除張遼都升爵一級。張遼由於在懷縣守衛戰中的出色表現直接升為縣侯,官職也從中堅將軍升為了龍驤將軍,雖然還是雜號,但屬於雜號中的重號,和王垕的輔國是一個級別了。

鍾繇、史渙、韓浩、曹純、杜畿、程昱、夏侯淵、孟達、賈逵、張既、張顗等人也同樣升爵一級,無爵者全都授予關內侯,連崔參和李遊這兩個最後補票上車的倒黴蛋都獲得了關內侯的封賞。

為感念閻溫的功德,朝廷特追封閻溫為絳邑縣侯,由其幼子繼承爵位,還在絳邑為其設立祭祀的廟宇。

最後是我們的主人公團隊。

沮授雖然沒打幾場仗,也混了個亭侯。

秦琪表現不多,只得到一個關內侯的爵位,但職位從都尉升為了裨將軍,正是進入將軍級,前進了一大步。

“小鴨”夏侯楙由於幾次出色的表現被授予鄉侯。要知道他老子夏侯惇也不過剛是縣侯,他又是夏侯惇的長子,早晚是要繼承夏侯惇的爵位的,到那時,他自己的爵位就可以提前交給兒子繼承,等他死了,他的兩個兒子就可以分別各繼承一個爵位。唯一的問題是他還沒有兒子…

徐庶單人前往劉/豹軍營並謀劃了對審配的伏擊戰同樣得到鄉侯的爵位。

法正獻出白衣渡河的奇計,對逆轉整個河內戰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獲封縣侯。

董昭由於出色的敵後工作和對敵我雙方實力的明確判斷也獲得縣侯。

司馬懿作為第一個投誠的河內士族獲封鄉侯。

王垕作為河內奇襲戰的總指揮,爵位也從亭侯升為縣侯,算是進入大漢頂級勳貴的行列。

這些奉上大都還只是爵位的提升,這些謀臣、猛將還受到漢帝在財物上的嘉獎,如曹仁、夏侯惇、王垕等幾人都得到千金的獎勵,少的像秦琪、孟達之流也得到了幾十金。

當然那些在大後方主持工作的荀彧、郭嘉、陳群等人也都各有封賞。

這裡是不是還落了一個人?

不錯,曹操作為雒陽朝廷真正的話事人怎麼可能沒有功勞。在荀彧、郭嘉、王垕等人的勸說下,曹操以自己居中排程、功勞甚重為由,上書漢帝劉協,要求升自己為大司馬加驃騎將軍,全權統領朝廷內外軍政。

東漢初年大司馬為三公之首,掌管軍事。光武帝劉秀就以大將軍吳漢為大司馬,以杜茂為大將軍。到了漢末,能獲封大司馬者無一例外不是權臣,比如曾經的幽州牧劉虞,比如亂武的李傕。曹操要求升自己為大司馬正是為了和袁紹的大將軍分庭抗衡。

除此之外,曹操還增強了開府的權利,正式啟用霸府的稱號,準備逐步用霸府取代朝廷的行政職能。

霸府的主要官員有:

軍師祭酒郭嘉,行內外參謀事,執掌校事府。

軍師董昭,職掌軍事。

王垕由司直升為長史,正式成為霸府的第三號人物,負責行政,並和折衝將軍沮授一道推行府兵制。

剛剛辭去司隸校尉職務的鐘繇任霸府西曹掾兼任河內太守。

國淵以少府丞的官職兼任霸府東曹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