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嘆道:“不曾想我的歸意已是上下皆知,唯有我還在夢中。”

遂召郭圖入帳商議議和之時,並下令大軍停止對虎牢關的攻擊,只待議和後撤軍。又加楊修議郎,賜予弘農楊氏百金以作嘉獎。

郭圖草擬了議和的條目,呈交袁紹過目。

袁紹看後還是有些擔心,詢問郭圖可由誰擔任使者前往曹營。

郭圖本想推薦一個潁川陣營的人,但轉念一想議和的訊息傳到後方定會引起朝堂的議論,不如還是找一個非潁川派,但也不是其他主要陣營的人物。

“大將軍府屬官邴原就在軍中負責後勤管理,他原為曹操麾下,熟悉曹營人物,是個合適的人員。”

袁紹應許,命邴原出使雒陽。

卻說邴原本就是身在袁營心在曹的校事府暗樁,表面上不動聲色,只帶了一伍士兵作為護衛就進入雒陽,面見漢帝劉協和司空曹操,代表大將軍袁紹提出議和的提議。

但他還多次私下和曹操、郭嘉接觸,將很多不方便透過書信傳遞的情報一一告知。

曹操贊他“忠勇有節”,是個能夠託付大事之人。

郭嘉這個特務頭子也對邴原帶來如此多的情報表示感激,打算以邴原為中心,打造一套滲透許都的情報網路。

邴原在雒陽盤桓了三日就因為軍情緊急必須返回滎陽。

曹操再次派衛覬作為使者與邴原同行去見袁紹,又以給衛覬送行為由,送二人出雒陽城東二十里。

路邊送行的涼亭之中,曹操斟滿兩杯美酒,送到邴原和衛覬手中:“伯覦(衛覬字)、根矩(邴原字),一路走好。”

衛覬不知邴原還在暗中為曹操出力,只道他是一個叛徒,接過酒冷道:“賣主求榮之輩如何當得起司空的禮遇?”

邴原無語相對,默默將杯中酒水拋灑在地上。

曹操、郭嘉無法好言相勸,一場送行不歡而散。

回城路上,司空府掾屬領少府丞國淵默默流淚。

有人問他為何流淚,國淵只道:“無他,風沙大矣。”

議和之事終於達成。袁紹以全線退兵加送出河內郡大半地域為條件,換取三子袁尚、軍師田豐,及在溫縣所屬兩萬袁軍的安全撤離。

至於王垕、曹仁先後俘虜的將近三萬袁軍,以及在河東戰場上由滿寵俘虜的幷州袁軍一萬多人,由於沒有談攏價格還是被扣在了司隸。

曹操大手一揮,這些袁軍俘虜全部被貶為隸臣,他們將被送往司隸各處礦山、軍屯進行勞動改造。

漢建安七年,正月十四,中堅將軍張遼、遊擊將軍樂進押送最後一夥解除了武裝的袁軍離開曹軍控制範圍,這標誌這在建安六年冬天開始的這場袁紹勢力對曹操勢力的進攻徹底結束。

由於袁紹之前的猶豫不決,曹軍攻入河內計程車兵又向北推進了兩百里。袁紹在河內只剩最靠北的林慮、朝歌、共縣三地。汲縣、修武、獲嘉等地都被曹軍拿在手中。

相比地盤的擴大,曹操陣營還獲得了大量的人口補充,同時雒陽也終於不再直面袁軍的威脅,戰略週轉餘地大為增加。

可以說曹操陣營除了南陽方面的張繡因為一直被韓/猛壓著打而有所損失,其他各路戰局都是曹操一方佔到極大的便宜。

不過南陽土地肥沃,人口又多,地理位置又好,一時有些損失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是能夠補充回來。

袁紹一方卻損失慘重。

幷州大將郭援戰死,幷州軍五萬全軍覆沒。

韓/猛軍雖一路攻城略地,卻在宛城激戰兩個月沒有任何收穫,反倒戰死一萬多人,最後隨著全面撤軍,吃進去的大半土地也都吐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