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囚徒 第六十九章 逆襲的小鴨(第1/2頁)
章節報錯
天色漸暗,孟津關上點燃潑灑了油脂的篝火做出夜戰的準備。
大河上還有數百艘渡船等待運送更多的袁軍士兵過河,渡船也點燃了燈火,遠遠望去大河上星光點點,煞是好看。
邙嶺上的砲車停止了攻擊,石彈不夠了。袁軍那些搭載了投石機的大型渡船也先後退去,可能是沒有了彈藥,也可能純粹是完成了任務。
雙方都無法再使用超距離攻擊。
夏侯楙下了城牆,五百名府兵早就整裝待發。
和樂進麾下勇猛的騎兵不同,這些府兵全是步足。
夏侯懋也同樣沒有騎馬,他在親兵的幫助下重新穿戴了一身重鎧。他活動了一下四肢,用身體感受著重鎧的冰冷,又帶好頭盔,扣上面甲,左手抄起一面盾牌,右手扶著一杆長柄大刀,大喝一聲:“諸君,隨我殺敵!”
“殺敵!”
五百聲怒吼響起,惹得其他兄弟部隊一時側目。
城門再次開啟,五百名府兵井然有序的離開關隘的保護,在城牆前面列隊。
不同於侵烈如火的虎豹騎,也不同於各路進禁軍精銳,偃師折衝府的府兵給人一種異樣的感覺。
比如列隊,各軍的精銳部隊都可以做到三息時間排好陣型,但如果擴充套件到全軍可能就需要十息甚至更久。
但偃師折衝府的府兵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可以在一息的時間內排列出最完美的陣型,精確而迅猛。
就如此刻出擊的五百府兵,他們一前一後排出了兩個長方向的方陣。前方三百重步兵分三層佈置,後方幾十米外則是那兩百擲彈兵分兩層站立。
夏侯懋本人就在重步兵方陣的最後一排,幾名親兵高舉他的大濤和令旗立他的身後。
和夏侯惇不同,夏侯懋的脾氣是隨和的,他的好人緣在曹營內部人盡皆知。但也是這種隨和的性格,使得夏侯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受夏侯惇喜愛。他在虎豹騎服役期間也總是因為不夠兇狠和其他曹氏、夏侯氏的將領顯得格格不入。
這種情況一直到他離開虎豹騎被分配到偃師才終於好轉。偃師折衝府的兩位主官是擁有現代人靈魂的王垕和治軍嚴厲的沮授。這兩人一個圓滑,一個方正,但都是儒將風格。在偃師,夏侯懋有了一種找到組織的感覺。
他喜歡偃師折衝府每條筆直的道路,喜歡將佇列排得比道路還要直的府兵、女人和小孩,喜歡這裡思想開放的氣氛,喜歡做任何事都有一大堆條條框框約束的那種感覺。
在這些條條框框之下,夏侯懋表現得比曹丕還要出色,他完美適應了偃師的生活。只要按照王垕、沮授指定的那些規則辦事,一切都不再困難。
秋收後的練兵中,由於表現出色,夏侯惇很難得的稱讚了夏侯懋,稱他類父。
類父!
這是夏侯懋從未在夏侯惇口中聽到過的評價,從小長輩對他的誇讚都是聰明、聽話、不夠野,但他盲夏侯的兒子,是那個勇冠三軍的夏侯惇的長子,不也應該用勇猛無敵之類的詞語來形容他嗎?
可惜,夏侯懋自己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他不是一個膽大的人。
在虎豹騎服役中,每次衝鋒他都能落到最後一個。因為他想的太多,騎在馬背上,他就會想萬一摔下馬該怎麼辦?萬一敵人有陷馬坑怎麼辦?
久而久之,更多人的看不起他了。
夏侯懋不是沒有想過改變,但所謂本性難移說的就是他這種情況。
其實他不害怕戰場,他只是想的太多。按照王垕的說法,他一個百人將卻操著主將的心。
而今天,夏侯懋終於是主將了,他將證明自己。
袁軍排著鬆散的攻城陣型攻了上來。
夏侯懋沒有下令出擊,五百府兵依然在城牆前面不遠的地方列陣。
由於曹純帶領虎豹騎留在了雒陽,曹仁身邊的副將是曹休。
曹休見夏侯懋一直“不動如山”,急道:“子林怎麼還不出擊?如果他和袁軍混戰在一起,勝了還好,萬一戰敗,戰場距離城牆如此之近,如何能開城門接應他。”
王垕聽了笑道:“文烈勿要焦急,你就等著看子林退敵吧。”
曹休沒有見過手榴彈的威力,只覺得五百府兵打兩千多袁軍不太靠譜,但見曹仁一直沒有發話,便不再言語。
袁軍後列的二三百弓箭手開始向府兵射箭。但由於是仰攻,威力並不大。
夏侯懋下令前面方陣的重步兵舉起單手盾,防禦袁軍的箭矢。至於後面的擲彈兵方陣,由於站的位置更靠後,地勢更高,袁軍的弓箭兵威脅不到他們。
三矢過後,見弓箭確實沒有多少作用,袁軍的弓箭手也抽出短刃壓了上來。
終於,第一波袁軍來到府兵前陣不到百步的位置。
曹休終於忍不住又道:“子林在幹什麼,敵人這麼近了還不進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