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建安六年,冬,十月初五,大將軍兼太尉袁紹起八十萬大軍,分兵五路進攻司隸。

第一路,由袁軍大將郭援帶五萬幷州軍,由上黨攻入河東。

第二路,由袁軍大將張南領偏師一萬,西出許都攻軒轅關。

第三路,由袁軍大將韓/猛領禁軍五萬攻南陽,汝南太守李通也起兵三萬隨行。

第四路,由冀州刺史袁尚領冀州兵十萬,在河內匯合南匈奴突騎五萬,由河內直接攻擊河南。袁紹還派出軍師田豐協助袁尚,可見他對袁尚的期待之高。

最後一路,中原各州出五十萬大軍,時隔十一年後再次集結於酸棗。袁紹祭天后親帶大軍西進,一日克原武,五日克中牟,十日直達滎陽。

袁紹在滎陽建立大營,又分兵十萬,以呂曠、呂翔兄弟為前鋒,目標正是大名鼎鼎的虎牢關。

司隸朝廷早就料到袁紹會在秋後出兵,卻依然對袁紹拉出這麼大的陣仗感到震動,民間更有人開始逃離司隸。士族等有實力者多南下逃往荊州,百姓就只能逃入山中,等待兵災過去。

司隸朝廷此刻也管不上這些小士族和百姓,連忙對袁紹的五路大軍做出應對。

河東太守杜畿立刻從河東治所安邑發兵,準備前往東垣應戰郭援。但東垣附近山區盤踞的黑山賊張白騎部響應郭援起兵,在杜畿大軍抵達前攻佔東垣。

東垣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杜畿本想攻下東垣,繼續在東垣迎擊郭援的計劃。

但河東本地士族首領範先、衛固見郭援實力強大,又因為科舉對雒陽朝廷有所不滿,偷偷撤軍,杜畿軍隊隨之軍心潰散,一夜便逃亡了三成士兵。

杜畿沒有辦法,只能帶軍返回安邑,但隨著不停的逃兵和河東本地士族的觀望,杜畿手中只剩下不到三千士氣低落計程車兵。

還好河東郡地形複雜,郭援五萬大軍行軍不易,再加上張白騎在東垣劫掠過甚,河東本地士族雖然和雒陽朝廷不和,卻也不會立刻倒戈向郭援一方。

雒陽朝廷得知河東局勢極為緊迫,緊急從三輔之地調兵前往救援。

三輔之地,京兆,長安。

又一次有人出城三十里送行有人,但不同的是這次是鍾繇送行滿寵。

在司隸朝廷如此困難的時刻,鍾繇作為一名君子做出自己的選擇,他要留下與大漢朝廷並肩戰鬥。而且郭援是他的親外甥,他可以試著勸說郭援退兵。

但這不代表鍾繇就原諒了曹操,他已經辭官,目前是以白身的身份來統領三輔之地。

很神奇,前幾日滿寵下達的政令十分不順,但換回鍾繇後那些阻力便消失了。

同時也因為鍾繇留下,北地太守段煨也恢復了為大漢盡忠職守的姿態,第一時間拿出屯田多年的糧草,以供大軍使用。

滿寵作為京兆郡太守,有領兵作戰的職責,準備親自帶兵前去救援河東,這才有了這一次新的送別。

剛剛目送大軍東去平叛,鍾繇返回長安後內心依然澎湃不已。他鋪開一張雒陽送來的麻紙,隨手執筆在紙上書寫起來。

此時鐘繇的藝術造詣還沒有後期那種古雅淳樸、圓潤遒勁的神韻,但在心驚的加持下,他忘情的投入到書法之中,等他清醒過來,一篇在歷史上本不存在的《送伯寧書》呈現在他的眼前。

鍾繇先是大喜,但隨後想起好友滿寵即將趕赴戰場,心中又升起一股哀涼之意。

三輔之地不止滿寵這一路援軍。除京兆郡太守滿寵,鳳翔郡太守程昱攜中壘將軍于禁也將一併東去救援河東,北地太守段煨則負責提供糧草。

扶風郡太守夏侯淵留在扶風與西涼各路軍閥繼續對峙,武/衛將軍張郃帶兵趕回長安,他將在鍾繇的指揮下為朝廷守衛好長安這個西方最重要的據點。

河東郡有三輔之地救援,其他四路袁軍就只能靠雒陽朝廷自己想辦法。

由於對袁紹出兵早有預料,雒陽朝廷很早便開始調兵遣將,夏侯尚便一直領兵在軒轅關駐防,張繡也集結了足夠的兵力應戰韓/猛。

朝廷還在科舉考試後派出幾路使者聯絡臧霸、張燕、劉表等人,希望他們能出兵牽制袁紹。

曹操還親筆寫了一封信,交由御史衛覬前往襄陽送交劉表,信中對劉表之前在官渡背刺一事隻字不提,和劉表談了很多風月,言下之意是不求劉表幫助雒陽朝廷,只求劉表兩不相幫。

聯絡臧霸和張燕的使者沒有回來,劉表倒是很快給出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