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囚徒 第六十章 大漢第一次科舉考試(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次日,尚書檯吏部曹的屬官在雒陽各處城門張貼了大漢第一次科舉考試的規則及相關事宜。
徐庶一身布衣,混跡在人群中。他的個子很高,視力也不錯,將一條條規則牢記於心。
“來到司隸是正確的選擇。”
徐庶看完科舉心中暗喜。
科舉規則保羅永珍,除了考試時間、地點等基本資訊,還特別提示這次的考試不需要考生自備筆墨。規則說明中的糊名判卷和公示的判卷人選也凸顯出公平公正的態度,披露的考試範圍雖然很廣,但徐庶求學多年,都有所涉獵,這更讓他對三日後的考試感到自信。
“孝直,考試題目有三成的術數題,你我終於就要發跡了。”
一聲驚呼將徐庶拉回到現實之中。他眉目一翹,除了他們鹿門山也有精於術數一道計程車族啊。
不過徐庶卻並未將剛剛那聲呼喊放在心中。在他心目中荊州鹿門山是士人遊學的聖地,各種學問交匯在鹿門山,他在那裡雖然出類,也算是一個飽學之士,卻遠遠不是那兩個人的對手。
“天下雖大,但能超越臥龍鳳雛者可能還沒生出來吧?既如此,就讓我徐元直來拿這大漢第一次科舉的狀元吧。”
徐庶信心滿滿,他人也不遑多讓。
法正拉著孟達離開人群。
“子度,和你說過多少次了,在沒有正式達到目標前要低調。”
孟達不滿道:“都到了司隸了還低調什麼?這裡距離扶風多近,我剛剛還看見幾個熟人。你以前可是很狂氣的,這還是我認識的法孝直嗎?”
法正嘆氣道:“這叫藏拙,也是戰術。我們孤注一擲來到司隸,在沒有達到目標之前都要小心行事。避免發生意外。”
孟達道:“還能有什麼意外?我就不信了,難道這天下間還能有比你更厲害計程車人?”
法正不禁搖頭:“子度啊子度,我謝謝你的信任。但我更怕終有一日,你會死在自己這種異常的自信下啊。”
————
隨著時間的推移,科舉考試也一天天臨近。
在王垕、國淵兩位主考官的主持下,位於雒陽南郊太學舊址的會試場地整理完畢,尚書檯調派的官監考員也全部到位,各路士子也都住進雒陽城周邊臨時開放的驛站之中。朝廷徵招了大量民夫服務這些考生,還增派了禁軍巡邏。
漢末文人的武力值太高了,考生數量一多難免各個學派的都有,不同學派之間關於經史子集的理解又都有所不同。經常能看到不同學派的考生站在路邊大聲的辯論。當用語言無法說服對方的時候,使用物理手段就成了這些考生最優先的解決方法。
年輕人嘛,打打架就當健身了,但還有一件事王垕沒有想到,報考的人數太多了,他前期就印刷好七千五百張試卷居然會不夠。
現在唯一能進行雕版印刷的裝置還在偃師,造紙廠也在偃師。
作為大漢的第一次科舉,若是出現會試試卷不夠這種事,那可就太有失國體。
這可是要寫入史書的啊!
發現這件事後,國淵連忙回到尚書檯,在考試前一天的清晨便提前終止了考試報名,王垕也趕緊派出趙撲趕赴偃師連夜印刷試卷。
辛虧兩人的動作很快,趙撲的馬術也足夠厲害,一天一夜就從雒陽、偃師之間跑了一個來回,帶來了新印刷出的還帶著墨香的五百份試卷。
最終大漢的第一次科舉總報名人數為7947人,多出的幾十份試卷除少部分被曹老闆拿回家考孩子外,剩下的都送入尚書檯封存,作為代表大漢教化事業更上一層樓的證據儲存起來。
漢建安六年,九月初十,晴。
王垕起了個大早,按照國淵不知從哪裡查來的古籍,科舉考試要在辰時一刻(7:30)正式開始。但在開始前,全部七千九百多名士子要在在雒陽南宮朱雀門前面見大漢皇帝,他和國淵兩個主考官也必須在場。在拜過皇帝后,浩浩蕩蕩的小八千人再一同從雒陽東南的平成門出城,前往考試場地太學舊址。
於是面見皇帝這個程式就被安排在了卯時一刻(5:30),而所有考生集合的時間又提前到了卯時正(5:00)。
王垕心底將國淵這個不幹人事的雜毛從頭罵到尾,但無論是曹操、荀彧,亦或是是皇帝劉協都覺得這個主意能夠體現大漢的威嚴,王垕也只能準時起床,還將大徒弟洪烈一同從床上拉了起來。
洪烈閉著眼跟在師傅身邊,小手由師傅領著,他還能在眯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