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囚徒 第四十一章 《求賢令》(第2/2頁)
章節報錯
司空府東曹掾毛玠就對這道《求賢令》極其不滿,因為他的職責就是負責為曹操推舉人才。他認為曹操放出《求賢令》本身就是對他工作的不認可。曹操不得已只能反覆向毛玠說明曹營現在缺少人才的情況,希望得到諒解。
毛玠這才略微收斂了怒火,但依然表示《求賢令》會讓真正有德行的人才反而不願意來司隸為朝廷效力,不是正道。
相比《求賢令》,司空府一同下達的另外一道《招能人異士令》就沒有引起這麼大的關注。
因為這道詔令中所謂的能人異士的範疇放的極寬,只要能有一技之長,或者只要在某個方面特別突出都可以算能人異士。
換言之也就是哪怕是一個農夫種地種的好也算是能人異士,可以來雒陽領取獎勵,司空府還可能授予一定的官職。
這當然是王垕的主意。正所謂解放生產力才是第一要務,王垕希望能從漢末找到一些真正有特殊才華的人,專門請求曹操下達了這道《招能人異士令》。
就當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求賢令》和《招能人異士令》吸引的時候,大漢尚書檯悄無聲息的推行了一個新的政策:在今年秋後,朝廷將舉辦一次篩選人才的考試,公平公正,能者上,劣者下,考試透過者將可能被朝廷任免為下級官員。
完了,就只有這些。
這個政策甚至連一個正式的名號都沒有,怎麼報名,怎麼考試,透過了考試會成為什麼級別的什麼官員,通通沒有說明。
由於這個政策太過低調,很多人都沒有發現它,它隨著朝廷的邸報,在《招賢令》和《招能人異士令》的掩護下傳遍了司隸和三輔之地,並一點點的向更遠的地方傳播出去。
但這一切都和王垕關係不大,在曹操的軍改還沒有完成之前,王垕便來到偃師附近的伊水一河畔。這裡很久以前都是良田,在董卓之亂後便荒廢了,只剩下一片又一片遍佈雜草的荒原。
王垕來這裡是有原因的,他原有職務不變,但又增加了一個屯田令差事,尚書檯要他帶兵本部八百標兵前往偃師配合河南尹夏侯惇的屯田工作。雒陽的房屋、城牆修繕的後續工作由尚書檯另選人手完成。
這表面上是一個很平和的任命,體現了司空府和大漢尚書檯對屯田事宜的重視。
但屯田需要正規軍前往嗎?
實際上王垕的任務只有一個,在偃師建立大漢第一個折衝府,實驗府兵制的可行性。順便說一下,這個折衝府的主官不是王垕,而是剛剛被認命為折衝校尉的沮授。王垕將以司空府掾屬的身份領導沮授建立折衝府,收集折衝府建立過程中的相關資料,為後續的府兵擴大化積累經驗。
在曹操的軍改結束後,張遼的中堅營也將派往偃師附近駐紮,直接聽從王垕的調派,輔助王垕、沮授對府兵進行軍事訓練,並對比職業士兵和府兵的不同。
和後來隋唐時期的折衝府不同,王垕、沮授建立的第一個折衝府兵員定額高達5000人,也就是說王垕等人需要將5000戶屯田兵轉為府兵。
實際上王垕手中的八百標兵本就是準備充入折衝府作為底層軍官來使用。為此他還為王延年求得了折衝府左翼都尉下屬軍司馬一職。王延年也算是升職了。目前折衝府左右翼都尉和其他軍司馬都暫時空缺。
同時,和隋唐時期的折衝府另一個不同點,王垕並不打算讓所有府兵都從事農業工作,反倒打算工農商全面發展。
現在司隸地多人少,但隨著人口增長總會有一天變成人多地少,到時就又會像唐朝那樣府兵制徹底崩壞。不如從指定製度的開始就想要出路,好讓這個制度能持續的更久。
建立折衝府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將手中八百標兵轉為府兵,為後來的屯田兵做一個樣本。
但一上來,他們就遇到了一個難題。
府兵制的精髓就是這些士兵平日和百姓一樣耕種或者從事其他工作,定期進行軍事訓練,等到戰爭時每戶人家出一名府兵再集結成軍。
可問題是王垕的八百標兵全是單身漢,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戶的概念,又怎麼轉為府兵?
於是僅僅來到偃師的第二天,王垕寫信就給尚書檯的荀彧提出一個嚴峻的要求:“我需要女人,很多很多的女人。”
————我是分割線————
三國小知識:
1、揚武將軍和破羌將軍都是雜號將軍,但破羌將軍更像回事,所以地位更高。
2、隋唐時期的折衝府按照規模分為三等,最少的800戶,其次是1000戶,最多的是1200戶。因此王垕一上來就建立5000的戶的折衝府是超標極多的。
唐朝最多時曾設立633個折衝府(也有說800的),換言之如果有一天唐朝遇到戰爭,它可以在三個月的時間內爆兵60萬,這在冷兵器時期簡直是BUG一般的存在。只可惜唐朝中後期隨著空閒土地的減少,府兵制也趨於崩潰,再也沒有北朝剛建立時的那種頑強的戰鬥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