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右側座位坐在最末尾的一名小將怒道:“河水上凍,如何能走水路?”

王垕笑道:“當然可以。不知這位小將軍怎麼稱呼?”

可能是被王垕稱作將軍,那小年輕仰著脖子道:“高安鄉侯之子,夏侯楙。”

王垕眼角微跳,原來是諸葛丞相口中的“如放一鴨”啊,那高安鄉侯應該是夏侯淵吧?也不知三國演義裡說的對不對。

“小將軍不要急,待我將東西做出來,你一看就懂了。”

王垕起身向曹操施禮,“主公,請讓我返回後營督造走水路的工具。”

曹操也是半信半疑,但王垕說的信誓旦旦,且王垕之前的快速浮橋和連環船做的都十分漂亮,更關鍵當著自己的族人、小輩,還有最信任的領兵將軍,他必須力挺王垕這個最近徵辟的掾屬。

“很好,厚土,此事就交給你辦了。”

王垕領命離去。

賬內諸將分為兩派,見識過王垕能力的老人只是好奇王垕怎麼在冰上行舟。新來的虎豹騎諸將則對王垕這個沒見過的人略有懷疑。

說略有是因為曹操識人之能人盡皆知,他們也只是奇怪王垕這隻猴子是從哪塊石頭蹦出來的。

還是那句話,王垕現在的座位當初可是屬於荀攸的啊。

其實王垕要做什麼看書的各位都知道,冰橇而已,或者叫爬犁也行。

《史記夏本紀》記載: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也就是說夏朝時中國就有橇了,不過中國古代的橇不是在冰上用的,而是在泥地中使用。

簡單的冰橇只要在木板下面釘上兩根木條就能用。複雜一點也不過是找兩根長木杆,一端用火燒烤,使其高高翹起,用作轅子。另一端觸地平直的部分釘上橫杆,加上支柱,再做成車廂便成了。

冰橇有轅有底,無輪轂,靠兩根光滑木杆在冰雪地上滑行。還可將幾個冰橇連成一串,幾匹大馬就能拉動,可以坐人,也能裝貨,冰上出行很是方便。

王垕找到沮授,將需要製作冰橇的工作說了出來。

“原來橇還能在冰上使用。”

沮授很明顯看過《史記》,只聽王垕一說就明白冰橇能用。而且現在雪越下越大,過不了多久就無法騎馬,反倒是冰橇也許能夠帶曹軍脫困。

但後營的問題還是人手不足。路招的突襲給後營帶來了很大的傷亡,王垕手中25個工作組每組都有減員,減員多的組甚至只剩下一半的人手。而他的後營還要負責照顧數量暴增的傷員、火化死者、分派糧草、搭建臨時營帳、捕捉跑掉的大牲口,工作繁重。

沮授建議道:“王掾屬,可以讓追捕大牲口的人手回來。廣陽太守帶來如此多的戰馬,咱們不缺牲口。反倒是拉車用的籠頭、韁繩等物不太齊全,需要額外製作。冰橇方面,掾屬最好也和往常一樣帶著一組人先研究一下工藝流程,其他組觀摩後以流水之法批次製作,自能事半功倍。”

王垕滿口答應。

製作冰橇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在短時間內製作出能轉運三千人及其糧草、輜重、還有傷兵的冰橇,就算一個冰橇坐10個人,算上其他東西至少也大幾百輛。

還好王垕很快便想到了第一個辦法:拆車。

將大車的輪子拆下,再安上木杆,這就是一輛冰橇。而曹軍本就有百多輛大車,一下就解決了少一半的工作量。

然後王垕又想到了之前製作的木柵欄。

兩個個木柵欄並排拼接在一起,下面裝上木杆,這同樣也是一輛簡易冰橇。

再加上流水之法和零零七兩班輪轉法,足以在一天之內完成製作冰撬的全部任務。

另外王垕也沒有忘記籠頭、韁繩數量不夠的問題。還好虎豹騎中像籠頭這種東西卻是不缺,只要略略改造一下,將騎馬用的韁繩改為長繩就可以使用。

王垕還命人將裝糧草的袋子裁開,裁成大概一尺見方的尺寸,用來給包裹馬蹄,以防馬匹在冰上打滑。

一整天過去,雪終於停了,後營也終於將所有冰橇製作出來,只留下累倒的幾百名輔兵。

不得不說亂世的人就是結實,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別說996,007都行,管飯就幹,後世的老闆們都饞哭了。

曹操帶領曹營重將官一同觀看了王延年駕駛一輛冰橇在雪地上飆車,王垕為他們講解:“這是冰橇,雪地上也可以跑。在雪地上四匹馬就可以拉動串在一起的兩輛滿載輜重的冰橇,如果是在冰面上還能拉的更多。而且冰面上沒有障礙,有了冰橇,我軍在冰面上就彷彿走上了高速公路,完全可以走濮水、濟水、蒗蕩渠,一路南下,最後繞道陳郡轉潁水返回許都。”

曹操第一次聽到高速公路的名詞,大概意思還能明白,滿意道:“我就知道厚土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