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救援曹操的騎兵並不多,但一人三馬,這才擁有了大股騎兵的氣勢。

這隻從官渡之戰前夕就開始組建的騎兵目前只是都尉級別(千人),且沒有滿編,大約有600人。

當然一隻600人的騎兵其實也不算少,畢竟連五子良將現在每個人手裡也就三四百的兵力,曹操手中部隊除了他的中軍,規模最大的軍隊居然是王垕的後營。

但這隻騎兵還是如此的不同,不僅因為它的主將名義上是曹操親領,平日由曹仁、曹純兄弟負責,更因為這隻部隊的全部士兵都是由百人將組成。

曹仁、曹純只分別是這隻騎兵的兩個軍司馬,他們所帶領的騎兵分別被稱為虎騎與豹騎,合起來在曹軍內部便被稱作虎豹騎。

不錯,來救援曹操的正是三國排名第一的特殊兵種,騎兵兵種的天花板——虎豹騎。

那麼曹操是怎麼知道會有虎豹騎前來救援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今天本就是他和曹仁定好的匯合日子。

前文很早就說了,曹操官渡戰敗後重新立營就是為了等曹仁回來反攻。之前曹仁以籌糧的名義去了曹軍大後方,當時曹仁帶走的軍隊正是虎豹騎。

但籌糧為什麼要帶騎兵?帶的還是天下第一騎兵的虎豹騎?

因為曹仁更本就不是去籌糧,而是去完成一個只有虎豹騎才能完成的戰鬥任務,去擊敗一個王垕原本位面沒有出現過的敵人。

在曹操勢力範圍的西南方向,漢鎮南將軍,荊州牧,成武侯,開府儀同三司,假節,都督交、揚、益三州軍事,劉表,劉景升,趁曹操與袁紹會獵官渡,聽從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等人所言,決定不再觀望天下大勢,以張繡背棄盟約為由出兵南陽,這導致本來打算帶兵北上去支援曹操的張繡只能去迎擊劉表。

起初張繡獨自對抗劉表還能佔據優勢,但隨著劉表急速與叛亂的長沙太守張羨講和,並將駐守在長沙攸縣的中郎將黃忠、侄子劉磐調往南陽,張繡就頂不住了,只能求救於曹操。

曹操手中根本沒有信得過實力又強的機動兵力,面對劉表的背刺更不敢讓郡兵上去送死,便只能讓曹仁、曹純率領虎豹騎去支援南陽。

當時曹操和曹仁定下的方略是虎豹騎一月而還,因為曹操自覺最多還只能再堅持一個月。

然後就是許攸叛袁降曹,曹操火燒烏巢,張郃攻破曹軍大營,再之後就是王垕穿越。

曹仁到了南陽再次展現曹軍戰神的作風,在張繡的配合下三戰三捷,陣斬劉表軍沈彌、婁發等戰將七人,劉表軍僅餘兩營兵力在黃忠、劉磐的帶領下徐徐撤出南陽。

曹仁本想乘勝追擊,但卻在這時得到曹操“戰死”的訊息。

當時情況危急,張繡軍中多有人員心思浮動,曹仁當機立斷帶虎豹騎衝入張繡中軍,直言張繡的兒子張泉有大將之風,要求帶張泉入虎豹騎中加以歷練。

性命在曹仁手中的張繡無法只能將唯一的兒子張泉“送”給曹仁,還命張泉拜曹仁為仲父,表示永遠不會背叛曹營。

之後曹仁從張繡處補充戰馬千匹,幾乎抽調了張繡手中全部戰馬,一人三馬狂奔千里,終於返回了陳留。

路上曹仁聯絡上夏侯淵得知曹操未死,更是快馬加鞭。

但這時一個小問題出現了,曹仁知道曹操未死,卻不知曹操去了何處,便只能广部探哨。

在今天傍晚,一個跑的最遠的探哨遠遠的看到了天空上一連串的彩色紙鳶以及紙鳶下不停翻滾的煙塵。

能在這個時候還在大戰的除了曹操沒有他人,於是本已下令紮營的曹仁帶著全部兵馬兩個時辰狂奔百里,終於在戰鬥的最後關頭抵達。

另一邊,脫離戰場的朱靈確實沒有達成目標,但他認為還有機會包圍曹操,立刻派人去聯絡路招,又連忙派出多名使者向東北方向的呂曠、趙溫兩軍說明此戰的情況,甚至還派人去聯絡袁紹。自己則帶兵立刻南下,希望能將曹操堵在濟水河畔。

朱靈給趙溫、呂曠的信中寫道:之前三軍各自為戰,這才沒有圍住曹操。現在曹操損失慘重,還下了大雪,曹軍失去了機動性優勢。除非曹操拋棄步足在騎兵的保護下立刻西去,只要他們三軍合作,一定還有機會將曹軍合圍在濟水與濮水之間。

朱靈判斷的沒錯,實際上就算曹操拋棄步兵跟隨虎豹騎西遁,萬一袁紹發現他們的行蹤派兵南下,還是有機會將曹操和虎豹騎封堵在濟陰郡,不讓他進入陳留。

曹仁也是這麼想的。

“大兄,這裡交給子廉,跟我走吧。咱們乘馬疾行,定能在袁紹反應過來前西去司隸。”

曹洪也表態:“天下不可無大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