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方向 第二十一章 真正的朱靈(第1/2頁)
章節報錯
程昱加入後,曹操對袁軍各部在東郡的動態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在曹操反擊官渡之前,呂曠向東攻伐,呂翔駐濮陽,張南駐白馬,嚴敞住黎陽,韓/猛則分兵多路佔領了東郡、濟陰大部分縣城。
曹軍在反擊官渡之後的十幾天的行軍中利用袁軍指揮系統失靈的空檔期,只遭遇了呂氏兄弟的兩隻部隊。
如果沒有朱靈和趙溫的堵截,曹軍很可能已經南歸。
即便現在袁軍全力追捕,但在離狐向南渡過濮水後,曹軍也將呂氏兄弟和朱靈、趙溫的軍隊甩在了身後。
理論上還能出現在曹軍南方的就只有韓/猛一隻袁軍部隊了。
韓/猛麾下部隊數量不少,但由於缺糧,早已四散至各地就糧。
曹軍兵力不多,但自轉向南方之後,士兵計程車氣肉眼可見的提高起來,韓/猛的餓兵不可能是曹軍的對手。
實際上曹軍的行軍方向不是正南,而是向西南方向挺近,正是要走直線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陳留境內,直奔許都。
但就在曹軍離開離狐向西南方向疾行兩日,即將重新踏入陳留之時,前後兩方的探哨各自透過紙鳶傳來不好的訊息。
後方呂翔所部沒有追擊曹軍,而是直接向東而去。但趙溫和呂曠所部終於渡過了濮水,由於他們渡河速度較慢,距離曹軍大約應該還有一天半至兩天的路程。但本與呂曠一路的朱靈輕騎則不知何時消失在探哨的偵查範圍之內。
關鍵是前方,也就是西南方向不知何時又出現一隻幾乎是純步兵的部隊,人數在五千左右。由於沒有約定好紙鳶的顏色,暫不清楚是誰的部隊。
曹操當即下令全軍向南,爭取甩開兩個方向的敵人。
身後的敵人好說,但西南的敵人似乎預料到曹操會改變方向,提前變向,終於在曹軍從離狐渡過濮水的第四日傍晚出現在曹軍正南方,在後世的東/明縣一代徹底堵死了曹軍南歸的道路。
曹軍當然可以繼續機動變換行軍方向。現在的情況是曹軍雖然在理論上還有一定的行動力優勢,但在數只敵軍追擊下又遭敵人阻截。敵人只需要派小股部隊不斷騷擾就能遲滯曹軍的行動速度,最終結局一定是被後面的軍隊追上,前後夾擊,慘遭失敗。
曹軍如果還想南下返回許都,就必須擊破眼前攔住他們的敵人。
曹操沒有猶豫,敵人數量較多,但沒有成建制的騎兵支援,不是不可擊敗。
一場遭遇戰就這樣爆發了。
曹操手中精銳盡出,于禁、樂進、張遼連同程昱各自帶領手下士兵在曹操本陣前大約五百步的地方從西向東並排布了四個小型步兵方陣,曹操親領中軍為四人壓陣。中軍還升起七隻彩色紙鳶,這是中軍遇襲,召喚周邊探哨返回支援的資訊。
王垕在沮授的幫助下控制住後營士兵,勉強在中軍背後擺出一個空心圓陣,傷兵、糧草和牲口放在圓陣中心,士兵在外。每個士兵發放斧頭、腰刀等近戰武器。後營所屬百十多輛大車則圍在士兵周圍,以作防禦。
徐晃和張郃帶幾百騎兵在曹軍右翼遊蕩。
之所以騎兵選擇右翼機動,是因為現在正是傍晚,陽光自曹軍右側也就是西面射來,當需要騎兵發起衝鋒,他們不需要逆陽光而行。
敵方將領並沒有半分退縮,五千步足分成三股,以左中右布了三個方陣。而且敵軍還預料到曹操會將騎兵佈置在西側,其左側方陣明顯比右側方陣要厚一倍。
曹操心底升起一股不詳的預感,敵人的佈置是如此的熟悉。
果然,隨著敵軍佈陣完畢,敵人中軍立起了一面大纛,紅色的“朱”字是如此的扎眼。
“是朱靈手下三營兵馬!”
認出朱靈的不止曹操,于禁、樂進、徐晃等人自然也認出往日的同伴此時的敵人,他們同時在心底對此戰的勝負產生了懷疑。
倒不是說朱靈領兵能力比曹操還強,此時的情況如果在某榮的遊戲中朱靈根本沒有勝利的可能。
但現實與遊戲是不同的,統兵能力只是一場戰鬥勝負的一部分,天時、地利、人和,朱靈軍至少佔了兩樣。
天時方面,朱靈軍雖然都是步足,但以逸待勞,戰力沒有絲毫損耗。反觀曹軍逃竄多日,輾轉千里之地,早就疲敝不堪。
地利方面,這是一場遭遇戰,雙方都沒有營地可以駐守,但別忘了呂曠、趙溫兩軍在曹軍身後一日多的距離,如果戰鬥持續時間太久,或者他們拋棄輜重,急行軍的話完全來得及參與到這場戰鬥之中。
四周方圓百里都是平原,偶有一二城池也都在敵軍手中,曹操避無可避。
唯一有的講的人和方面,雙方計程車兵士氣、訓練、裝備幾乎都差不多,但曹操的領兵能力更強,五子良將和程昱作為統兵將領水平更高。
但要知道,朱靈的領兵能力至少也是五子良將級。而五子良將這個在歷史長河中大放異彩的曹軍組合最擅長的就是指揮萬人以內的中小規模戰爭。
再加上朱靈本就兵多,而曹軍號稱有三千人,可刨去王垕的後營總共加起來也就兩千五百人上下,相當於以一敵二,也就難怪曹軍上至曹操,下至五子、程昱都心事重重了。
陽光傾斜的照耀在中原大地上,金黃色的陽光將這片荒地渲染成了好看的橙色。這裡本是良田,卻因為連年戰爭變為一片荒蕪,正好用來供幾千名全副武裝的人類自相殘殺。
雙方中軍同時開始擊鼓,傳令旗舉起又放下,傳遞出一個個此刻還無法分辨正確還是錯誤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