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固然在沙漠中作戰,機械化部隊的速度才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可面對敵方堅固的防線,靠著小股精銳部隊的襲擾和破襲作戰,是很難取得他想要的效果的。
就好像開戰之初德軍進攻馬奇諾防線一樣,正面硬撼這種堅固的防線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但非洲戰場和法國是不同的,因為這裡可沒有另一個阿登高地來給他繞過敵人的防禦,隆美爾想要進入埃及,就必須開啟埃及邊境上的防線,為他的部隊撕開一個入口。
可這對於隆美爾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除了正面埃及軍隊的堅固防禦之外,非洲惡劣的氣候正在快速的消磨著他麾下士兵的體力和士氣。
隨著進攻越拉越長的補給線也讓隆美爾的部隊補給開始出現緊張,雖然他想了一些辦法來保證補給,但也僅僅只是讓情況稍有改觀,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局面。
此時的地中海地區已經被英國地中海艦隊和埃及海軍嚴密封鎖,德軍雖然還能從法國向非洲輸送補給,但德國海軍所能保證的也就是西地中海區域的航路通暢。
一旦德國的船隻試圖越過西西里島和突尼西亞之間的突尼西亞海峽,就會遭到英埃兩國海軍的攻擊。
這也導致了德國輸送補給的運輸船隻能送到突尼西亞,之後必須轉由陸運,海上航運早已被英埃兩國海軍徹底封死。
而在北非沙漠裡搞運輸,這無疑是一件讓人覺得腦子壞掉了的事情,無論是路上的消耗還是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額外損耗,都讓十分補給送到隆美爾手上的只有兩三分,甚至更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可以靠著穩紮穩打積蓄一定的力量來每隔一段時間發起一次進攻,但毫無疑問這樣的進攻對士兵的狀態是一個極大的消耗,而且攻勢也無法持久。
這導致了德軍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果,但進展卻極為緩慢。
對於隆美爾來說,他想要開啟局面的話,就只能再積攢一波力量,然後嘗試用一次進攻鑿開埃及軍隊的防禦,並且以此為契機對開羅展開進攻,牽制埃及的力量,以待德軍在其他戰場開啟局面,或者德國海軍能夠突破英埃兩國海軍的封鎖,為他提供必要的海上支援。
而陳墨想要擊敗隆美爾,雖說難度確實很大,但優勢無疑是在陳墨這邊的。
他所需要做的就是以堂堂正正的攻勢碾壓過去,逼得隆美爾沒有耍花招的空餘,然後用優勢兵力直接正面擊敗他。
------題外話------
二戰的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不是諾曼底登陸,更不是什麼扯淡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美國人在歐洲戰場毫無貢獻,他們只是一群混子和發戰爭財的軍火商。
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到是可以吹噓一波他們無敵的海軍,但在歐洲戰場他們是看著蘇聯人要打到德國了,才本著搶功的想法發動的諾曼底登陸。
原本按照美國人的想法,他們是希望歐洲戰場永遠打下去的,這樣他們就可以一直賣軍火了。
這些年美國人在死命的消除蘇聯的影響,甚至把在德國國會大廈插旗改成美國人做的,這種不要臉的事情他們比小日本還過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