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佑的理論中,對於實驗條件的要求比較苛刻。

因此,大家必須時刻關注各項資料,保證實驗環境,是在條件要求的範圍之內。

如果實驗環境出現波動,也好及時進行調整,讓反應能夠順利的進行下去。

徐佑盯著螢幕,仔細觀察著螢幕中材料的微觀結構。

螢幕中,晶粒生長的速度不算很快,但整體上還算比較穩定。

在徐佑的理論中,是可以透過改變實驗腔中的襯底,去提高晶粒的生長速度的。

但這樣的方式,會對實驗環境的要求更加的苛刻,降低反應的成功率。

在第一次做實驗的時候,還是儘可能以穩定為主。

如果真的能成功完成材料的製備,再去進一步最佳化材料的製備方案。

幾分鐘後,大家都很快吃完了飯,繼續全身心的投入到實驗的工作之中。

崔穎默默的收拾著大家吃完的餐盒,為大家做著後勤工作。

其實崔穎的科研能力也是很強的,只是在徐佑助理的這個身份下,必須要將這些瑣事都處理好。

整理完了餐盒之後,崔穎跟著一起觀察螢幕中的現象,想要更多的瞭解一些知識。

崔穎希望,自己不僅能幫徐佑處理好各種瑣碎的事物,同時也能在科研工作上,幫徐佑貢獻一些專業性的幫助。

再怎麼說,崔穎也是薊大的本科和碩士,伯克利的博士。

放在哪裡,可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這時,只見螢幕上的晶粒,開始逐漸生長成型了。

“已經出現雛形了,但晶粒中還是夾雜著雜質、孔隙和氣泡。距離理想中的材料,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這樣的材料,並不足以作為鋰電池的正極材料出現。

但徐佑並沒有因此而沮喪。

因為徐佑知道,反應現在只進行了一部分。

接下來,才是最關鍵的時刻。

“調整實驗條件,開始第二階段的反應。”

在徐佑的指揮下,大家開始繼續調整著實驗的各項引數。

當實驗環境,進入到熱等靜壓狀態後。

螢幕中的晶粒,開始繼續變化了起來。

只見,剛剛經歷中夾雜著的各種雜質、空隙和氣泡,此時開始逐漸的從晶粒中分離、消除。

晶粒的質量,在不斷的提升著。

看著螢幕中晶粒的變化,大家都知道,實驗正在逐步接近成功。

終於,當實驗又進行了一段時間後。

反應腔中的各項反應完全停止,晶粒進入到了較為穩定的狀態中。

“晶粒生長得非常不錯,與理論模型是基本一致的!”

幾位材料老師知道,這樣的晶粒,應該就是他們想要的結果了。

“果然,與我之前在大腦中模擬的結果是完全相同的。”

這樣的實驗結果,再一次驗證了徐佑在空間想象中的能力。

徐佑對於自己的這項能力,也感到非常的驚歎。

有的時候,這甚至比軟體的模擬模擬還要更加的好用。

只是,這種能力對於腦力,以及大腦狀態的要求實在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