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佑總不能說,在自己的大腦中模擬了一遍,就可以確定這個新電路是有更好的抗串擾效果的。

具體好不好用,還是用實驗來證明吧。

第二天早上,徐佑和韓書斌說了,自己構建了一個最佳化後的控制線電路的事情。

看到徐佑的訊息,韓書斌也是非常的意料之外。

原本,韓書斌都做好退而求其次,降低量子位元數的準備了。

沒想到徐佑真的能在離開專案組之後,還能繼續進行相關的研究。

韓書斌收到訊息後,立刻邀請徐佑再次返回專案組。

到了專案組之後,徐佑開啟電腦,將自己最佳化後的控制線電路,給韓書斌、常曉平等人看過去。

“這樣設計電路的話,理論上各條控制線上電流產生的磁場,對其他控制線的影響會降到最小。”

在模型上,徐佑還做出了相對應的電場線、磁感線等資料,以及預測的串擾隔離度影象。

這些資料,並不是透過模擬建模得出的,而是完全透過徐佑的大腦所模擬得出的。

甚至徐佑都有些說不清楚,自己是怎麼推出的這些資料。

或許,這就是大腦的直覺了。

有的時候,人的大腦就是比計算機還要更加不可思議。

雖說關於大腦開發度的說法,並沒有理論依據。

不過徐佑相信,每個人的大腦,都是有潛力的。

“徐佑,你還是透過模擬建模,去預測出來的這些資料嗎?”韓書斌問道。

“這次有點突發奇想的感覺,是我自己重新設計的電路結構,根據這個結構推算出的串擾隔離度等資料。”

這種感覺,就有點像那種有經驗的大廚,不需要任何的量器,能夠根據情況,進行最好的配料比例搭配。

韓書斌並不能夠完全理解徐佑的想法,常曉平心裡更是有些懷疑,這次徐佑最佳化後的電路,真的會那麼好用嗎?

“好的,徐佑,那我們根據你重新設計的電路,把它構造出來,再測量一下。”韓書斌說道。

不管怎麼說,只要實際測量一下,一切的結果就都知道了。

徐佑最佳化後代電路設計的十分複雜,裡面增加了很多各種各樣的結構。

能夠看出,徐佑是想盡可能的減少磁場對控制線的影響,才如此進行的設計。

因為電路非常複雜,在電路的搭建上,花去了不少時間。

當然,對於這樣級別的一個專案來說,這並不算什麼問題。

經過電路工程師們的努力,終於把徐佑設計的最佳化後的控制電路搭建好了。

整個電路非常的精細,肉眼是完全看不出的,只能在顯微鏡下,才可以看到它的結構。

電路工程師們,對電路的搭建也是非常的仔細,完美的還原了徐佑的設計,尺寸沒有絲毫的偏離。

對於這樣精細的部件,如果尺寸差出了一點點,對於最後的結果,可能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完成了最佳化後電路的搭建後,測試實驗開始了。

徐佑延續著之前操作的步驟,先對埠1進行勵磁。

&nbsp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