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徐佑這麼說,大家才意識到,雖然超高壓的條件已經撤去了,可徐佑附加的這一組條件還沒有撤去呢。

即使相對於超高壓環境來說,徐佑附加的這組條件,相對來說更容易達到。

但要是一直需要維持這樣的條件,才能保持材料成型,那之後應用起來,也是非常不方便的。

徐佑調節著儀器,將這組附加條件全部取消,再去看向計算機螢幕。

同步狀態下的微觀結構,依然沒有出現任何的變化。

之前聚合在一起的材料,仍然保持著聚合的狀態。

這證明了,徐佑的這個方向,確實是完全正確的!

陳平秋將樣品腔開啟,戴著手套將樣品取出。

之前比最細的沙子,還要細得多的202K超導材料。

此時,已經聚合成一塊肉眼可見的大顆粒了。

“202K超導材料的成型技術,我們終於成功了!”邢書平喊道。

雖然過程非常曲折,製備和成型技術的成本也非常的高。

但有了成功的結果後,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果這項技術得到應用。

那之後,包括超導量子計算機、電力運輸、磁懸浮列車等技術,都會實現質的突破。

甚至,對於可控核聚變技術,都會是一項意義非凡的成果。

在這之後,徐佑繼續測量了這種聚合後的202K材料的各項性質。

聚合成大顆粒之後,這種材料依然可以在202.26K的溫度下,實現超導。

完全抗磁性和通量量子化的性質,也沒有任何的改變。

這證明了,徐佑為202K超導材料新增的一把鎖,並沒有影響到材料的限制,只是讓它的顆粒變得更大了一些。

邢書平很快將這一成果,向上進行彙報。

上面在瞭解了這項成果後,反應也是十分的強烈。

首先,這個成果必須進行嚴格的保密。

其次,立即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力求降低這種材料的製備成本,並進一步完善成型技術。

除此之外,這個成果也準備和其他相關領域,進行對接。

其中,就包括韓書斌做負責的海島新一代量子計算機專案。

徐佑在為專案做出重要貢獻後,終於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

徐佑已經為專案組解決了關鍵的問題。

剩下的,就不需要徐佑太過操心了。

完全是那些教授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回到薊大凝聚態實驗室後。

喬森和徐佑談起了有關這個專案的事情。

“徐佑,這個成果暫時無法公開發表,感覺遺憾嗎?要是這個成果能發表的話,此時你應該被全世界的人討論著,發表好幾篇重磅論文,登上各種社交平臺的熱搜,被各大媒體爭相採訪。”

聽著喬森的話,徐佑微微一笑道:

“不會的,喬老師,這樣挺好的。我們又不是明星,而是科研人員。公開與不公開,並不會左右我們的科研成果。安安靜靜的做科研,不是更好嘛?”

徐佑能有這種淡然的心態,喬森覺得非常的難能可貴。

做了幾十年科研,喬森深知科研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