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我推出來的公式,和書上的不一樣(第2/2頁)
章節報錯
“嗯?等一下!”
這個時候,徐佑突然發現。
在液膜流量分佈的理論表示式上面。
自己所推導的公式,竟然真的和資料上的公式,有了一些出入。
徐佑並沒有馬上感到興奮,而是先去檢查了一下自己的推導過程,看看其中有沒有什麼問題所在。
畢竟,不管是什麼樣級別的學霸,當你做出來的結果,與標準答案不同時,不可能馬上就認為,是標準答案錯了。
即使對自己再有信心,也肯定是得再好好確認一下的。
“我的推導,確實沒有問題。”
徐佑仔細的檢查了幾遍自己的推導過程,確認並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但當徐佑去分析資料上的公式推導過程時,也是同樣沒有問題的。
“原來是因為,我在裡面多考慮了一個射流引數啊。”
在原有的公式中,這個射流引數並沒有出現。
徐佑覺得,並不是這個射流引數毫無意義。
只是可能這個射流引數帶來的影響太小,被直接忽略掉了。
徐佑也並沒有發生去認定,這個射流引數到底會對結果有多大的影響,到底是否應該忽略。
但徐佑想起了,上一次幫王相武解決量子相變的課題時,出現的誤差問題。
僅僅是一個誤差微小到可以忽略的近似過程,在經歷了放大之後,也可以對結果造成較大的影響。
因此,徐佑決定,先對這個問題持保留意見。
在這之後,徐佑用了小半天的時間,完成了對整個問題的分析,包括各種公式的推導。
“果然,在後面資料處理中,也是有放大處理的!”
透過縝密的思考與分析後,徐佑注意到,這個問題與上次王相武的實驗課題,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個射流引數,如果不忽略的話,得出的資料結果將是更精確的。
而這,很可能是設計出新型液膜冷卻系統的關鍵所在。
接下來,就是透過軟體模擬,來模擬整個冷卻的過程。
徐佑再一次感受到了資訊學的重要性。
雖說軟體模擬與實際實驗的結果,肯定是存在一定的誤差的。
但只要模擬的精確度足夠高,這絕對是一個比實際實驗高效得多的方法。
透過軟體模擬,徐佑將包括液膜的形成、主流的夾帶、推力室的液膜冷卻、液膜冷卻對發動機效能的影響等過程,完整的模擬了出來。
這樣一來,徐佑就可以很方便的檢視,在各個參量改變時,對於每個過程產生的結果,都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徐佑根據各項資料的反饋,思索著如何去設計新的推力室冷卻結構。
不知不覺中,徐佑再一次進入到了,那種神奇的心流狀態之中。
在心流狀態下,徐佑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大腦的狀態達到了最高的水準。
漸漸的,徐佑終於將腦海中零散的鏈條,逐漸拼接到了一起。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