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徐佑紙上的公式,徐洲竟有些摸不著頭腦。

其實材料這門學科,與數學、物理、化學都是有很大關係的。

在平時的科研中,也會用到很多數學公式。

但徐洲還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一條公式。

“徐教授,這是金屬原子簇勢能的影響公式。這裡面,E表示原子間的作用勢能,N表示原子個數,ε表示二聚體的勢能阱深度,σ表示二聚體的核心距,rij為原子簇中任意兩個原子i與原子j間的歐氏距離。”

徐佑給徐洲講解著,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含義。

“雖然看不懂這個函式是怎麼構造出來的,但確實很像那麼回事兒啊。”徐洲心說道。

徐洲心裡清楚,這些物理量,確實是影響勢能的因素。

而徐佑構造出來的這個公式,也很有那種教材上標準公式的感覺。

即使徐洲還不能確定公式的正確與否,但卻非常想和去驗證一下。

“那我們挑幾個資料,來驗證一下吧。”徐洲說道。

“不用了,徐教授,我已經驗證過了。至少目前的這些資料,都是沒有問題的。”

聽到這話,徐洲卻有些不敢相信。

“真的都試過了?”

“不信的話,你再試一下吧。”

徐洲也不磨嘰,連忙把自己的一些資料,代入驗證了一番。

而當看到這一個個結果後。

徐洲也不得不承認,透過這個公式去計算,所得出來的結果確實是正確的。

即使個別的資料,有極小的誤差,但也完全在允許的範圍之內。

“可以啊,兒子!你到底是怎麼想出這樣一個公式的?”

“徐教授,在實驗室裡,我們儘量還是以師生相稱。”

“說得也是。那徐佑同學,說說你的思路吧。”

徐洲也明白,在這樣的氛圍下,儘量還是忽略父子的身份更好一些。

隨後,徐佑向徐洲講述著,自己構造的一些思路。

徐洲自然還是能聽懂大部分的,只是想要獨立的建立出這樣一個函式公式,遠不是能聽懂這麼簡單。

“怪不得有幾個鋁原子簇和鐵原子簇是做不出來的。按照這個函式公式,這幾個原子個數的原子簇,會出現勢能反常的現象。”

雖說整體上,原子個數越多,勢能越大。

但這個規律也不是絕對的。

解決了函式公式的問題後,接下來的問題仍然很棘手。

即使知道什麼時候勢能大,什麼時候勢能小。

但想要得到最小的勢能,並不是透過簡單的計算就能夠確定的。

在這裡面,有太多的影響因素。

徐佑還需要構造一個合適的演算法,去計算出每個原子數對應的最小勢能結構。

&nbsp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