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昌十二年三月初一,金軍追敵三天後,終於在在湟中縣附近的一處原野上追上野利遇乞所部。

雙方相遇爾後一場大戰,金軍全殲河湟最後一支夏軍主力!

野利遇乞的自裁以及夏軍主力的全軍覆沒,對河湟夏國的軍民士氣造成嚴重的打擊!

夏軍主力的覆滅,導致金軍在沒來得及趕到各地接收之前,河湟谷地難得出現了一個勢力空白期!

金軍因為路程時間問題,短時間之內只能掌握河湟西部一帶,其次廣大的東部一帶皆為三不管地區。

義軍、夏國的殘餘勢力等,皆趁此機會在河湟東部開疆擴土擴充實力!

除了各勢力爭搶地盤外,另外的三千殘餘夏軍,也在此刻放棄了對義軍的圍追堵截。

為儲存實力,殘餘的夏軍一股腦的向東部州縣逃去。

夏軍無力支撐後撒手不管,如此就導致河湟西部州縣盡數落在金軍手中。

三月初二金軍兩千偏師佔據湟中,三月初四金軍主力抵達哺廝伊地(海晏縣)。

三月初五,哺廝伊地官府眼見大局無望,逐全城易幟投降,金軍兵不血刃佔據哺廝伊地。

三月初八初九,一連兩天金軍分別佔據湟源縣、大通縣。

至此金軍兵鋒直指西寧州!

面對金軍的大兵壓境,西寧夏軍早在湟源縣失守之際,就已經放棄了西寧。

西寧夏國官府軍隊全部撤往東部州縣一帶,如此就導致西寧猶如不設防的城池一般,被金軍輕而易舉拿下!

在金軍拿下西寧後,金軍就放緩了腳步,沒有急得快速向東部推進。

一來河湟東部現在錯綜複雜,其中各方勢力盤根錯節,一時間金軍也分不清楚誰是敵人誰是可拉攏的朋友。

並且沒有金軍壓力之前他們還能自己內鬥不止。

可若有了金軍的龐大壓力,說不定會適得其反將他們推到一塊去,進而將矛頭全部對準金軍。

二來對金軍最重要的便是先拔掉金軍身後的一顆釘子,這顆釘子不拔掉金軍無法放心東進。

而讓金軍如此如鯁在喉的,便是之前與金軍有過聯絡的張玄義軍所部。

原本張玄所部被野利遇乞逼入絕境,全軍躲避在山谷之中出不來。

眼見義軍就要全軍覆沒之際,卻沒想到廊州義軍給夏軍來了一招圍魏救趙。

西寧被圍後縱是野利遇乞千不甘萬不甘,也不得不放棄到手的大功,回師救援西寧。

在野利遇乞走了之後,原本還留下一千餘軍士繼續堵截山谷中的張玄義軍。

可不想赤嶺的突然告急導致野利遇乞又一次回援,可這一次沒有上次那麼好運,野利遇乞最終葬送於湟中。

等野利遇乞覆滅後,留守在拉嵴山一帶圍困張玄義軍的剩餘夏軍頓時沒了主心骨。

最終為避免被金軍包圍,拉嵴山一帶的夏軍便放棄了對張玄的圍困,轉身向東部逃去。

等沒了夏軍的圍困後,張玄所部又重出山林,盤踞拉嵴山一帶。

逃過一劫的張玄眼見夏軍大勢已去,轉而迎來了更加難對付的金軍。

張玄在仔細考慮後,拒絕了下屬提議東進的意見,轉而退守拉嵴山中坐視局勢發展。

等到三月十二日,金軍已經佔據西寧以西所有河湟地區,河湟西部一帶除了金軍外,就只剩下張玄義軍唯一一個敵對勢力了。

當然說敵對勢力也不全對,義軍對金軍來說算不上朋友也算不上敵人,何去何從皆在義軍一念之間。

所以當金軍穩定局勢後,就將注意力轉移到了義軍身上,進而事情就變得微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