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河湟谷地(第2/2頁)
章節報錯
高逸嘶聲力竭的將最後一句話喊了出來,就是要眾人明白河湟的重要性,不可怠慢了河湟的戰事!
高逸說完就眼巴巴的看著李純佑,希望李純佑可以明白事情的輕重。
而李純佑在聽到高逸的訴說後,卻沒有第一時間表態,而是看向一旁的太傅西壁訛答。
打算聽聽西壁訛答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感受到皇帝期盼的眼神,西壁訛答表情沉重的思考一會,爾後無可奈何道:“啟稟陛下,臣與樞相是一般看法。
守河湟就是守隴中,若河湟有失,隴中必不為我所有!
沒了隴中的阻攔,金國西路、南路兩路大軍以及宋軍,便可匯合一路北上直抵興慶府!
屆時大勢已去,朝廷就真的沒有勝算了。
所以老臣的意思是,吐蕃歸金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再去追究誰的責任已經無濟於事。
倒不如擱置吐蕃歸金的問題,將精力全部放在接下來的河湟戰事中,以求全力以赴守住河湟!”
“陛下!河湟兵微將寡庫蓄不積,以當下河湟的兵力絕非金軍對手,朝廷必須向河湟增派兵馬,才能保住萬無一失!”
兩位地位貴重的老臣開了口,直接為朝會定了調子,其他文武官員異口同聲,一致支援全力守河湟的方案。
上座的李純佑見朝臣意見一致,便熄了其他心思,轉而問起該如何守河湟:
“既然諸位愛卿都認為該守河湟,那朝廷應該如何選擇了?
剛剛兵部說向河湟增兵,可現在朝廷以無兵可調,這又該如何是好呢?”
李純佑話音落下,高逸不假思索的回道:“回稟陛下,東部防線正在對抗著近乎二十萬金軍,這肯定是不能動的。
否則東部出現漏洞讓金軍抓住機會,這隻會讓局勢更加惡化罷了。
而北部防線的兵馬堪堪抵擋住金軍,不增兵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哪敢再抽調兵馬。
除了上述兩地外,也就唯有蘭州方面還有一支朝廷大軍了。
可蘭州方面一來要牽制十多萬宋軍,還要抽出精力防備河西的金軍,同樣是渾身乏力,無兵可調。
那麼算來算去,現在唯一能調動的,唯有興慶府周邊的兵馬了。
不過之前已經為河西支援過一次,興慶府的兵馬已經下降到了歷史最低點。
如今若再向河湟支援的話,興慶府的防務就會成為朝廷一大隱患啊!”
是什麼隱患高逸並沒有說,但在場的眾人都明白這隱患來自何方。
有可能來自外部,有可能來自內部,外部的敵人可能性不大,但內部的敵人可能性極高。
作為一個封建王朝,夏國同樣在首都附近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一來是皇權朝廷威嚴權勢的保障。
二來也是為了在地方出現叛亂後,可以不用耗時集結地方部隊,就可快速出兵平叛,以此來達到對全國的較高掌握。
可現在河湟需要援兵,而唯一能動的兵馬,就只有興慶府周邊的兵馬了。
可興慶府周邊的兵馬一旦減少,對內就會缺乏最重要的武力威懾,皇權的威嚴將會大打折扣。
地方上甚至會出現陽奉陰違,聽調不聽宣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會給野心家造成叛亂的機會,會對局勢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所以興慶府周邊的兵馬調不調動,高逸不敢明說,只能含湖其辭的讓李純佑自己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