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佔領甘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且說金軍在河西會戰後,正在休整兵馬,為接下來的下一輪進攻做準備。
而之前撤走的夏軍,已經一分為二,各自分道揚鑣。
嵬名令公在戰後覺得自己有愧於朝廷,河西會戰如此慘敗,丟失朝廷十多萬大軍,縱是朝廷不殺他,他自己也無顏苟活於世。
覺得自己以時日無多的嵬名令公,心灰意冷之下,將河曲軍權全部交由阿綽統領。
面對嵬名令公的這一驚天舉動,阿綽很是惶恐不安,多次推脫不受。
可嵬名令公以自己年老體邁,心神精力以不如從前為由,非要勸說阿綽接下河曲軍的指揮權。
對阿綽的惶恐與擔心,嵬名令公自然明白,可嵬名令公同樣知道自己以不如從前。
不說身體跟不上長時間激烈的大規模戰事,就是心中豪情壯志也被時間消磨的一乾二淨!
若不趁機退隱,貪戀權勢不放手,害人害己不說,最終只怕會害了朝廷與全軍將士。
從這次河西會戰中就能看出,嵬名令公因為年紀老邁,心中已經對戰爭變的恐懼。
且對未知一切,變的過分小心翼翼。
面的金軍的調動與出擊,嵬名令公哪怕判斷正確,但他的潛意識中多次告訴他,這麼做很危險是錯的,那麼做也不對,會釀成大禍。
種種對戰爭與失敗的懼怕,讓嵬名令公變的畏手畏腳,不敢放手一搏。
除了對戰爭懼怕外,對自己人的掌控也變的不如從前。
如果在年輕時遇到李安全、籍辣思義這等敢觸動主帥權威,胡亂插手大軍作戰計劃的人,嵬名令公早就將他們一刀砍了!
哪還能有後面發生的事情。
可現在因為年紀過大,不知不覺之間信奉起了中庸之道,沒了以往的魄力與勇氣,和敢於放手一搏的決心。
面對下屬不聽指揮的舉動,只是和稀泥,優柔寡斷,事事想著大局為重,開始沒了自主判斷,被他人影響決策,牽著鼻子走。
這一切事情無不說明,嵬名令公已經老了,打不動仗了,現在已經是年輕人的天下了。
嵬名令公與正值壯年,豪情萬丈的完顏綱為敵,在決策上處處落後於人。
本來之前嵬名令公還不服老,不承認自己不行了的這個事實,認為自己不弱與人!
可一場河西會戰下來,打掉了嵬名令公的所有信心與驕傲。
讓嵬名令公不得不接受,自己確實已經不適合帶兵打仗了這個殘酷的事實!
所以嵬名令公在撤退的途中痛定思痛,打算就此退隱,不能因為自己的素位裹餐,而耽擱了國家大計。
應該將接下來戰事,交到一個有能力有擔當有魄力的年輕人手中。
如此,嵬名令公選來選去,最終選中了阿綽這個英武剛毅的年輕人。
原本最合適的人選應該是昔裡鈐部,可昔裡鈐部已經被逼反,現在說什麼都已經遲了。
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阿綽來擔此重任了。
在嵬名令公將自己心中的擔憂一一向阿綽道盡後,阿綽也不得不承認,嵬名令公確實已經不適合指揮大軍作戰的這一事實。
其實從之前的一系列戰事中,阿綽早就發現了嵬名令公的指揮才能正在持續下降。
種種跡象表明嵬名令公跟年輕時的他,若判兩人。
一場河西會戰的指揮不要說有多高明瞭,簡直是一塌湖塗,與年輕時的嵬名令公相比,簡直是若判兩人。
可當時因為臨戰之際,縱是心中有多麼的懷疑與不確定,阿綽也只能將一切埋藏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