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伊犁將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七月二十八日,塔陽古的頭顱被契丹國送到益離金營。
塔陽古死了,那個以一己之力阻擋金軍半年之久,使金軍不能南下半步的塔陽古就這麼死了。
塔陽古這個被西方諸國稱為“帝國皇袍上的繡花”之人,沒有死在金軍手裡,反而死在了遼國自己人手裡。
塔陽古的死亡使金軍都為其默哀一天!
在北撤途中的完顏從彝,聽聞塔陽古這個曾經讓自己頭痛的對手,悲歌而亡的訊息後。
出言讚歎道:“遼國唯一將,唯有塔陽古!”
……
八月十八,西路金軍撤離到益離地區,與中路金軍匯合。
八月十九,天山防線剩餘的三萬多遼軍,撤出益離與阿里麻力,奔赴西方。
同日,金軍進駐益離與阿里麻力,接受遼軍留下的防線。
金軍接受益離之後,易其名,益離為伊犁,意為犁庭掃閭之意。
八月二十,金國設伊犁將軍,轄軍一萬,在天北駐防八旗。
以郭玉為伊犁將軍,管轄金國天北一域,監撫契丹、回鶻、和碩特西域三國。
......
八月二十四日,金軍中西兩路七萬大軍,押著數十萬工匠俘虜等,從伊犁出發,經按台山,過漠北高原,率先東返。
八月二十八日,東路兩萬金軍在瓜勒佳速的帶領下,過高昌回鶻國,翻越按台山,一路沿著西夏北部邊境東返。
......
時間到達十月份時,金軍除了天北的一萬駐防八旗外,其他大軍全部班師東歸。
金軍離去了,卻給契丹國留了一個殘破不堪的爛攤子。
這次金遼大戰,雙方戰場波及數萬裡,參與軍隊三四十萬,涉及百姓百萬眾。
遼國從之前的萬里大國,變成了現在的千里小國。
回鶻獨立,臣服金國,東喀喇滅亡,取而代之的是臣服金國的和碩特汗國。
西方花剌子模,與西喀喇叛變自立。
留給遼國的只有遍地難民,與殘破不堪的七河地區。
遼國沒有數百年時間,都別想從這次戰爭中恢復過來。
並且東方有金國的兩個兒子看著,契丹國這一輩子都別想要作為了。
接下來只能老老實實給金國當個西方門戶罷了。
遼國投降,與《金遼條約》的傳出,感觸最深的就是西夏了。
西夏現在被金國三面包圍,其金軍濃濃的惡意,哪怕隔著陰山黃沙,都能讓興慶府感覺到。
也不是沒有人提出過先發制人的意見,但金國現在的強大,以及煌煌武功,讓西夏有賊心沒賊膽。
先發制人說得容易,但做起來的後果嘛,西夏君臣想起就萬念俱灰。
金國軍力強盛,國土龐大,先發制人無非就是一開始在金軍沒反應過來之前,奪得一些邊境地區。
但金國圖土龐大,丟失一些國土根本無關緊要。
只要金國反應過來之後,頃刻間就能數十萬八旗鐵騎肆虐西夏。
而西夏對金軍根本無抵抗之力,西夏君臣一想起十多萬八旗鐵騎,就頭皮發麻!
先發制人只會亡國的更快。
對西夏來說,最重要的是金國的三十多萬八旗野戰軍。
這三十多萬八旗不能覆滅,那奪多少個城池都沒用,奪了也守不住,人家頃刻間就能重新奪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