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拋去夏軍高層的這些小心思,真正讓夏軍焦急為難的,便是金軍主攻在何地?

只要推斷出金軍主攻點,那金軍主力自然也就無需探查,主動暴露出來。

畢竟十二萬金軍不可能全是主力,首先蒼頭與回鶻軍肯定不算主力,能被稱為主力的只有八旗戰兵。

雖然說回鶻與蒼頭的人數最多,但真正的主要戰鬥力是八旗戰兵,回鶻與蒼頭只能算作僕從軍,輔助兵馬。

古代兵馬打仗,對敵對雙方來說如何判斷敵軍主力是一個艱難且複雜的問題。

如果誰能判斷準確,便能在戰場上取得先機。

那些能依照經驗天賦判斷出敵軍主力的將軍,無不是千古名將!

首先古代軍隊與後世不一樣,裝備因素雖有,但人的影響佔更大一部分。

後世判斷敵軍是不是主力,看他的裝備就行了,重灌備多,機動化高,那更定就是主力部隊。

可在古代,除了鎧甲的多與寡外,兵器基本上都差不多,無非就是些刀槍劍戟,弓弩等等,過來過去就那麼些東西。

如果敵軍故意隱瞞,不需要多難,只要在戰前不穿鎧甲,敵軍就無法判斷出是不是主力。

四萬烏合之眾組建的軍隊,雖然拿著與金軍一樣的武器,穿著與金軍一樣的衣服,但他們的戰鬥力肯定與金軍不一樣。

在你未打之前,把兩支馬甲一樣的軍隊放在一起,光憑表面現象,更本看不出來這到底是不是金軍主力。

將主力誤判為烏合之眾,將烏合之眾誤判為主力的例子,在歷史上數不勝數。

當年金軍第二次入關,西路軍包圍太原時,就發生過小種經略相公种師中,就將西路軍主力誤判為烏合之眾的事情。

當初金軍故意示敵以弱,种師中不知,將六萬金軍主力誤判為投降金軍的僕從軍。

要不是後來金軍小股部隊沒忍住將宋軍打疼了,從而讓种師中反應過來趕緊撤退的話,种師中真有可能被西路軍給包了餃子。

包裹後來清軍入關時,八旗也喜歡用這種真真假假的戰術迷惑打擊明軍。

綠營發現打不過明軍時,就故意打出八旗的旗號,冒充八旗將明軍嚇跑。

八旗故意打著綠營的旗號冒充綠營,示敵以弱,將明軍勾引出來,然後將明軍吃掉。

就這樣真真假假讓敵軍無法判斷準確。

當你以為前方是綠營的時候,人家帽子一摘,然後來一句:

本想以綠營的身份與你們相處,結果你卻想全殲我,攤牌了,不裝了,我是八旗!

當你帶領十萬大軍以為前方是數萬八旗,而不敢冒然行動時,人家準備好一切後,一摘帽子:

嘿嘿,攤牌了,不裝了,我是綠營!

鄭成功兵敗南京時,估計沒少怒罵南京綠營,你踏馬不是八旗你裝什麼八旗啊!

害的鄭成功以為北方的八旗主力到了,沒敢冒然行動,結果錯失良機,導致一敗塗地!

何為主力,可以左右戰場局勢的就是主力!

對金軍來說,如果沒有八旗戰兵壓陣配合打主力,光憑一群僕從軍與綠營跟本打不了勝仗。

同樣,清朝入關時沒有八旗壓陣配合打主力,光憑一群明朝降兵組建的綠營,同樣也打不過南明與李自成、張獻忠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