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徵人駐馬蹄。

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雲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

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

這是清代林則徐流放西域時,途徑有著「天下第一雄關」美譽的嘉峪關時流下的詩墨。

明代嘉峪關位於肅州西北百里之地,始建於明洪武五年,由明朝宋國公馮勝為防備西域吐魯番所建。

當初初到肅州的馮勝為防備西域,便仔細勘察肅州周圍地形,最後決定在離肅州不遠的黑山九眼泉地區建造一座防備西域的嚴密雄關。

而這座雄關就是被後來稱作「天下第一雄關」的嘉峪關!

當然,現在黑山九眼泉還沒有嘉峪關,有的只是五代後由党項在黑山九眼泉地區重新建立的新玉門關。

此新玉門關就是後世明代嘉峪關體系的前身(位於明代嘉峪關城樓西北15裡,在黑山右則山坡上。

党項決定在此修築新玉門關,後世的馮勝也在此修建嘉峪關,就是因為兩者都看重黑山九眼泉地區所在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首先河西走廊西部地區大多屬於荒漠地形,在河西走廊地區行兵打仗,就必須沿著河西走廊的幾處綠洲來行軍。

河西走廊的這幾處綠洲分別由東到西為涼州(今武威)、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瓜州(今敦煌)、沙州(今敦煌)。

從此可見肅州正好處在東西綠洲的節點上,往東是甘州,往西是瓜州。

而黑山九眼泉所在地,就在河西走廊最西側的一處最狹窄的隘口。

此隘口連線東西,是河西走廊中間最重要的軍事節點,在東之手便可防西,在西之手便可掠東。

誰掌握了黑山九眼泉地區,就等於打破了東進或西出的大門。

打蛇打七寸,而河西走廊正好夾於巍峨的祁連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間,是一個呈北西—南東走向的狹長地帶。

從天空俯視,河西走廊就如同巨蛇一般橫在青藏高原與蒙古高原的中間地帶。

而肅州就位於河西走廊的七寸位置,打肅州就是打河西走廊的七寸!

而想要打肅州就必須先打掉玉門關!

如果說肅州是河西走廊的西大門,那玉門關就是肅州的西大門!

玉門關所在的黑山九眼泉地區,就是肅州連線東西方的唯一通道。

首先肅州通往瓜州、西域地區的兩側屬於山脈與沙漠,只有一條古道穿行於祁連山北麓的戈壁和沖積平原上。

肅州兩側的戈壁、山脈地形,就天然的限制了大規模軍隊無法在肅州兩側行軍。

不管是東進還是西出,大軍都必須由這條夾在祁連山、戈壁灘中間的古道行過。

而古道的最狹窄之處就在黑山九眼泉地區,黑山九眼泉正好就是古道的唯二途徑!….

另一條通往西域的道路就是黑山深處的石關峽谷,而這個峽谷正好就在玉門關下。

出往西域的這條古道路本就艱險,等到了玉門關隘口處,狹谷穿山,危坡逼道,更顯其威!

玉門關踞此,形勢非常險要,東通肅州(今酒泉),西達沙州(今敦煌),是河西走廊與西域聯絡的紐帶。

玉門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側寬約十五公里的峽谷地帶,與北側只有百步寬的石關峽谷。

玉門關正好處於兩個峽谷的中間地帶,可同時扼守南北兩側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