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中都擴建(第2/2頁)
章節報錯
幾聲鞭響後,一聲尖銳的聲音道出今日朝議。
文官中的工部尚書胥持國最先出班奏稟道:“啟稟陛下,自從明昌以來,陛下勵精圖治,國力蒸蒸日上。
現在天南海北官夫商販齊聚中都,讓中都城建已經擁擠堵塞,原有中都城建已經不能滿足我大金威勢。
為後續延綿,中都太平,擴建中都已經刻不容緩,否則等朝廷一統天下後,中都人口將會高達百萬眾!
屆時再改,不說耗費巨大,且牽扯眾多,完全得不償失。
故經過臣所屬工部多場部議,經過臣親自走訪測量,集合眾多大手工匠,現以做出未來可容納百萬人口的中都設計圖。”
胥持國說完,幾名內侍合力捧著一張寬大的圖紙走至御階之下,爾後幾人合作緩緩展開。
此圖長二丈多,寬一丈有餘,待全面豎著展開後,前排的一眾文武大臣終於看清圖中所繪。
此時胥持國走道地圖下方,轉身目視眾人,手指地圖緩緩介紹道:“陛下,諸位同僚請看,以後的京師佈局會結合中都現有建築基礎展開擴建。
其中會以陛下親自賜名的紫禁城(宮城)為核心,外圍皇城、內城、外城等四道城池組成。
四道城池的正中線是從南到北,由一條近十六里的中軸線所貫穿。
以後的中都會形成“裡九、外七、皇城四”的“凸”形城坊規劃形制和格局,屆時整個建築群體莊嚴凝重,層次鮮明,氣勢宏偉。
以後的中都城內城九門比較重要,也各自有各自的用途。
其中朝陽門專走糧車,以後從南方出產的糧食運往中都便可從朝陽門走,如此便可專車專門,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其後為崇文門,城外是酒道,以後凡是運往中都的美酒佳釀進中都自然要走南路。
運酒的車先進了外城的左安門,再到崇文門上稅,如此便可運往內城。
其三為正陽門正,陽門位於內城南垣的正中,以後為陛下專用,陛下每年兩次出正陽門,一次是冬季,到天壇祭天,另一次是驚蟄,到農壇去耕地。
其四為宣武門,以後刑場設在宣武門外的菜市口。犯人經刑部稽核確定,從宣武門出去,在菜市口問斬。
其五為阜成門,以後中都染火之物皆從阜城門走。
其六為西直門,以後西直門走水車。
其七為德勝門,走兵車,北方按星宿屬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以後從北門出城。
其八為東直門走磚瓦、木材車
以後從南方運來的木材以及百姓車馬皆從東直門進城。
其九為安定門,走糞車,亦為收兵之門,出兵得勝,收兵安定。
以後的中都實行的旗、民分城制。
我朝八旗分為女真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
一共是是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和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種顏色。八旗官兵及其家屬進駐內城的居住。
內城以皇城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兩黃旗居北,鑲黃旗駐安定門內,正黃旗駐德勝門內。
兩白旗居東,鑲白旗駐朝陽門內,正白旗駐東直門內。
兩紅旗居西,鑲紅旗駐阜成門內,正紅旗駐西直門內。
兩藍旗居南,鑲藍旗駐宣武門內,正藍旗駐祟文門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