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昌九年六月二十八日,金軍以傷亡七千多人的代價,徹底覆滅崔瑀所部四萬餘眾!

其中殺傷一萬四千餘人,俘虜兩萬五千餘人,逃亡不知所蹤者僅餘一千多人。

戰後金國東西兩路軍匯合十三萬大軍徹底包圍開京,將開京圍了個水洩不通,鳥飛不進!

金軍在包圍開京後休整兩天,於七月初四對開京發起第一次進攻。

然而因為金軍第一次只是試探性進攻的原因,雙方於七月初四,大戰一天,儘管金軍幾次攻上城頭,卻皆被早有準備的崔軍趕了下去!

金軍第一天進攻以失敗而告終!

儘管金軍第一天進攻失敗了,但金軍並未氣餒或失望,這種事情金軍早就料到了,像開京這種大城就從未有過一天破城的。

金軍已經做好了長時間圍攻的打算。

……

就在金軍圍攻開京之時。

同一時間西北宋夏戰爭中,宋軍透過前幾個月的互有攻防,艱苦奮戰後,宋軍終於憑藉在隴南戰場的兵力優勢,將戰線一路推到了天水一帶!

自從宋軍三月九日,禁、淮兩軍最先入隴南以來,經過四個月的時間,宋軍與夏軍萬人大戰共打了三場,其中兩勝一負。

千百人左右的小規模戰鬥數不勝數,百戰左右,雙方互有勝負,前期在小規模戰鬥上夏軍佔優,後期宋軍佔優。

期間宋軍共傷亡三萬左右,夏軍傷亡兩萬左右。

夏軍傷亡少的原因還是騎兵多,除非被包圍,否則戰敗之後多數都能逃走。

而宋軍傷亡多於夏軍的原因就是因為步兵多於騎兵,一旦戰敗很難全逃,基本上在夏軍騎兵的追擊下十不存一。

騎兵不強,連逃跑都比不過人家,並非人人都有高麗名將那等本事。

夏宋兩軍在隴南拉鋸四個多月,雖然最終宋軍憑藉兵力優勢將夏軍趕出了隴南。

明面上看宋軍收復失地是勝利,其實宋軍付出的代價也頗多。

因為夏宋兩軍在隴南拉鋸大戰,戰爭破壞力太大,隴南百姓死傷相藉不計其數,戰爭對莊稼的破壞讓隴南成為一片廢墟!

戰後難民四野,重新組織官府維護治安,救濟難民等事務對宋國來說都是沉重的低價。

且隴南之地本就宋國的,打壞了人家夏軍也不心疼,這就是沒有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壞處。

且隴南之戰打了四個月,等宋軍打到天水一帶時,天水、隴西一早就被夏軍佔據了。

好在天水與隴西守軍雞賊得很,感覺快要守不住城破之前,先一步卸掉武裝向秦州的金軍投降了,從而保住了性命。

等到夏軍佔據天水、隴西后再向金軍索要宋軍俘虜時,金軍理都沒有理會。

人家憑本事向我投降的,憑什麼給你。

你夏軍有多大的面子啊,說一句話就給你,我金軍不要面子了嗎?

金軍收留宋軍不給,惹的一眾夏軍將領不滿。

一些打了點勝仗便狂傲到目中無人的夏將更是放狂言,金軍若不識好歹,不交人,自己就打破秦州去拿!

夏軍中下層不知天高地厚,不懂金軍的厲害,但夏軍上層可明白金軍的厲害,非宋軍可比之!

故夏軍高層不可能由著中下層將士胡鬧。

於是這件事情也便不了了之呢,其實除了夏國高層怕金軍武力強悍,國力強盛外。

夏軍還有一個有求於金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