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戶赤白忙活了一場,沒抓到崔忠粹,懷著一肚子氣,無處發洩後,只能將怒火撒到開京崔忠獻的身上!

播戶赤就不信了,人人都有崔忠粹這等好運以及逃命的本事!

六月十一,播戶在海州沒抓到崔忠粹後,便掉頭向著開京疾馳而去!

六月十四,一連三天急行軍後,金軍於十四日先鋒五千餘人最先抵達京畿道!

繼而馬不停蹄於當日攻破京畿下屬京縣。

等播戶赤在六月十五日趕到之際,金軍前鋒已經佔據京畿左道二十縣,說是二十縣,其實還沒有金國一個縣大。

高麗的京畿縣放到金國那就是一個個村鎮那般大小,等金軍佔據京畿左道後,起碼不下二十個京縣已經在金中手裡。

高麗的京畿道本來就小,又分了五十多個縣,碎片化嚴重,被金軍這麼佔去三分之一後,在高麗手中的京畿道已經大幅縮水。

崔忠獻堅壁清野之後,已經基本上等於放棄了開京外圍,只打算死守開京。

金軍佔據京畿左道後,並未先進攻開京,其一開京是堅固大城,金軍短時間內就沒指望打下來。

其二不將開京外圍的釘子拔掉,金軍打起來總是礙手礙腳。

故金軍先打算打掉開京右道之後,再視情況而定是否進攻開京。

從金軍的規劃中就可看出,金軍這是將開京放到了最後的位置。

一來圍的時間遠長越好打,二來金軍也有用開京做誘餌好吸引各地勤王大軍,最後圍點打援!

於是接下來幾天,金軍一方面派兵圍著開京圍而不打,一方面又派兵勐攻周邊京縣。

金軍有這天石炮的加成,以及京師周圍不立大城這種潛規則下,打起開京附近的那些小縣城來說,簡直手到擒來,勢如破竹!

金軍三天之內便打下了京畿右道!

至此開京外圍已經被金軍全部佔據,金軍對開京形成三面包圍之勢!

金軍進攻外圍京縣期間,崔忠獻早就猜到了這一幕。

但崔忠獻並未出城救援什麼的,依舊謹守開京,不發一兵一卒,不給金軍一絲可乘之機。

崔忠獻的策略很簡單,卻很實用,就像之前其子崔瑀所說,嚴守關卡不出城浪戰,然後就是拖時間,拖個一年半載的,金軍遲早有撐不住的一天。

反正現在開京城中因為之前堅壁清野的原因,糧草足夠堅持七萬大軍兩年之久,不出城的情況下金軍絕對打不進來!

而金軍的糧草除了一開始可以就食於敵,搶高麗的糧草堅持一段時間外。

時間長了在高麗貧困的北方得不到糧草之後,金軍的糧草便只能透過遼東來支援了。

遼東離高麗千里迢迢,一路運輸過來耗費極大。

再加上北方各地起義叛亂層出不窮,金軍在高麗得不到補給,遼東運糧後勤維護又耗費頗大,金軍頂多堅持一年,就得退出高麗,否則就等著斷糧自潰吧!

但高麗都能明白的事情,金軍又怎會不明白呢。

故高麗想打持久戰,金軍偏不如其願,開京崔軍龜縮不出,崔瑀所部又堅守山脈。

但金軍迂迴迂的是誰,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山脈中的崔瑀所部。

如果崔瑀所部出山脈救援還好,如果嚴防不出,那就斷了他的後勤,斷了他的糧草看他還出不出山。

如果還是不出山,那就霸王硬上弓,直接南北兩面夾攻,強行打穿他的防線!

就在崔忠獻於開京穩坐釣魚臺之時,沒過幾天就發現情況不妙啊!

一連等了幾天也不見金軍進攻,反而大規模向北方調動。

這與他一開始想的完全不一樣啊,一國首都就放在跟前,金軍居然能忍住誘惑不打?

這不符合常理的一幕,讓崔忠獻覺得要出大事,果然沒過幾天崔忠獻就看明白了,金軍這是向著他兒子去了!

此時擺放在崔忠獻身前的就兩條路,救還是不救?

救,開京有失守的可能!

不救,他兒子以及四萬大軍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