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昌八年七月十五,完顏璟攜帶嬪妃、王公、宗室大臣等眾於南郊圍獵。

中都南郊屬於皇家苑囿,有鹿圈、馬場、獵場等一眾娛獵設施。

後世著名的南海子就在此地,但當下南海子被稱之為“放飛泊”。

源自女真在此地河泊中訓練海東青撲捉小鳥、小獸。

放飛泊從永定河匯流而成,形成一個積扇形的河泊。

此河泊周環一百六十里,猶如海水般碧波浩淼,平常水面上生靈頻動,其景色秀麗嫵媚。

放飛泊潺潺溪水長流,汩汩清泉無冬夏。

放飛泊良好的水文環境,為生物的繁衍創造了理想的條件,使這一帶水生和喜水動植物繁盛起來。

魚、蝦、鱉、蟹久捕不減,鶴、鴨、雁、雉朝飛夕落,獐、鹿、狐、兔成群結隊。

鬆軟的土地上樹木蔥鬱、青草茵茵,四季景色迥異,日日氣象萬千。

位於天子腳下、皇城近郊的這方水鄉澤國,是遼金兩代王朝的狩獵聖地!

金國更是在此地建有春水行宮。

“冬春之交,天子或親倖近郊,縱鷹隼搏擊,以為猶豫之度,謂之飛放。”

這“飛放”即“飛放泊”。

而春水行宮就建於放飛泊一旁,或者說,放飛泊就是春水行宮的內湖。

這次完顏璟攜帶嬪妃王公遊獵於南郊春水,一為避暑遊玩放鬆,二為接見各國使臣,最主要的還是薩迦派的扎巴堅贊。

……

大乘法王嘉措甲央,走在一片綠意盎然的小道上。

周圍時不時有一隊高大威勐的甲士路過,以及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的大內侍衛,遍佈園林。

嘉措甲央看似風輕雲澹,一步一步緩緩走向閣樓,其實心中這會已經方寸大亂。

對嘉措甲央來說,他的前半生,一直是個對世間可有可無的苦行僧。

在雪域高原苦心鑽研佛法,盤山涉水尋高僧受教。

這樣的艱苦生活一直延續到他三十一歲那年,被兩個從河西走廊而來,大白高國的喇嘛迎入夏國傳教。

當時那兩個喇嘛說夏國歡喜佛法,卻佛法不顯,境內僧侶多為佛法修為低弱者。

以自己的修為,留在雪域,高僧眾多,一輩子無法顯達通明。

如果去了夏國定可得夏國禮遇,出人頭地,說不定可開一派之功。

如此,三十多歲的嘉措甲央便與兩個喇嘛跋山涉水途徑萬里之遙,從雪域至河西走廊,再至興慶府。

而到達夏國的嘉措甲央發現。那兩個喇嘛確實沒有騙他。

夏國從皇帝到百姓都新歡佛法,但夏國佛法整體上確實弱小與雪域高原。

嘉措甲央在夏國雖然做不到佛教第一的地位,但拔得頭籌,做個高僧還是沒問題。

在夏國如魚得水的嘉措甲央,便從此在夏國紮根,弘揚佛法普度眾生。

嘉措甲央本以為自己一生會一直這樣下去。

直到八年前,一則訊息打亂了嘉措甲央的人生規劃。

那一年,出使金國的的使臣回國後,告訴夏國諸多大僧,金國剛登基的小皇帝喜愛大乘佛法。

想要邀請一眾高僧去金國傳教。

大金啊!那可是宇內第一國啊!

佛法東傳啊!自己若能完成,天下佛教中絕對少不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啊!

就在別的高僧仔細考慮得失之際,嘉措甲央抓住機會,毛遂自薦,自請去金國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