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薩迦派(第1/2頁)
章節報錯
宴會散去,王公宗室等走在回家的途中,各自三五人一夥,討論著今晚宴會上發生的大事。
誰能想到,最後會來一場人數的多寡,決定了隴右的去留。
八百三十一位宗室,贊同換地的高達七百二十三人,結果已經不言而喻了。
好在最後決定將願意遷家追隨大金的百姓安置在陝北、河套地區。
......
明昌八年七月初二,這日的中都城熱鬧非凡。
從漠北與西域而來的各部大汗,漠南的蒙古王公,各國使臣,齊聚中都。
金國為了這次的封禪大典,可謂苦心思量。
為保護大典期間中都一切安穩,光是八旗大兵就從北口大營調了一萬之眾,入中都維護防務。
此次來京的除了金國內外藩屬之外。
更有吐蕃古格王朝、拉薩王朝,拉達克部、雅隆覺阿、普蘭、亞澤等諸多吐蕃使者。
更有當世紅教的寧瑪派大僧,花教薩迦派後世三祖扎巴堅贊!
歷史中的黃教前身噶當派,白教噶舉派,以及被完顏璟與嘉措甲央二人,在漠南提前發明出來的黃教格魯派!
除了吐蕃政、教使節外,高麗、西夏、南宋、大理、安南、西喀喇、花剌子模等各國亦派遣使者入京覲見。
對大金來說,這次是萬國來朝的大喜事。
但對完顏璟來說,一群註定被滅的國家見於不見也就那樣。
完顏璟要的是一個帝國,非萬國來朝,這群國家現在鬧的歡,將來五國城拉清單!
要說唯一一個被完顏璟重視的,也就是薩迦派的扎巴堅贊一人了。
要說在後世的藏傳佛教中唯黃教最盛的話,那現在這個時期唯花教最盛。
藏傳佛教雖然教派眾多,且複雜,但總的來說,藏傳佛教共分四教五派。
最古老的當屬紅教寧瑪派,紅教鼎盛掌權時期,正是吐蕃王朝鼎盛時期。
而紅教寧瑪派的衰弱,正是因為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的滅佛運動。
可以說吐蕃王朝興也佛,敗也佛!
紅教寧瑪派伴隨吐蕃興盛而興盛,衰落而衰落!
這場影響吐蕃深遠的滅佛運動一直持續七十年之久!
這一期間被藏傳佛教歷史上稱之為“黑暗期”!
佛教自此在吐蕃衰弱。
藏傳佛教從松贊干布迎佛教入藏,到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滅佛之前,這期間被稱為“前弘期”。
前弘期接下來是黑暗期,黑暗期接下來便是大名鼎鼎的後弘期!
後弘期指佛教在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後,從多康(今青海西寧一帶)和西藏阿里兩路傳入衛藏(前後藏)。
使已經在吐蕃絕傳一百多年後的佛教再度在吐蕃復興,且行成了百花齊放的格局!
而這一期間出現了花教薩迦派,與印度大僧阿底峽建立的噶當派(黃教前身)。
而在後來又出現了白教噶舉派。
自此藏傳佛教大體格局已經形成,而在當下最興盛的便是花教薩迦派!
薩迦派始創於1073年,有過歷史上最著名的薩迦五祖!
初祖貢噶寧波(1102—1158)。
二祖索南孜摩(1142—1182)。
三祖扎巴堅贊(1147—1216)。
四祖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1182—1251)。
五祖八思巴洛追堅贊(1235—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