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讓說完一大堆話,爾後環視眾人道:“剛剛豫親王與康親王說的這個問題啊,陛下也考慮到了。

陛下御筆親書了此事。

正好要跟大家商榷,既然說到這裡了,就讓我來說說陛下的意思吧。

陛下的意思是設御前都督府,親軍都督府。

御前都督府管理八旗,其中上三旗不設監禁元帥,由御前都督府直領,負責管理京畿附近的上三旗軍務。

戰時就由御前都督府的各旗都督領兵出征。

親軍都督府負責下五旗軍務。委任宗室重臣為監軍元帥代為監管。亦負責全國各地八旗駐防事。

戰時由親軍都督府的監軍元帥領兵出征。

八旗軍內的升遷調任,由兵部負責,八旗軍外的升遷調任由吏部負責。

像康親王說的郭玉的問題,也很好解決了。

郭玉旗籍為漢軍正黃旗,官職為伊犁將軍,升遷由兵部負責,職歸理藩院。

其伊犁將軍下屬八旗由親軍都督府管轄。

理藩院與兵部雙重管轄伊犁將軍,但卻不管伊犁將軍下屬的駐防八旗。

其伊犁將軍下屬駐防八旗,由伊犁將軍與親軍都督府雙重管轄。”

眾人聽完兵部尚書所說,立刻就明白了這種相互交叉管理的意思了。

就像伊犁將軍,這個職位是屬於理藩院的職位,由理藩院管轄,但伊犁的駐防八旗卻不歸理藩院管理,而是由親軍都督府管理。

總結下來就是理藩院管著伊犁將軍,伊犁將軍管著伊犁駐防八旗,這裡面的順序很重要。

反過來說,伊犁的駐防八旗只聽伊犁將軍與親軍都督府的命令,而理藩院管不到駐防八旗。

理藩院可以管到伊犁將軍,卻管不到伊犁八旗。

親軍都督府可以管到伊犁八旗,卻管不到伊犁將軍。

伊犁將軍可以管到伊犁八旗,但伊犁將軍卻歸理藩院管,而不歸親軍都督府管。

看似很複雜,但還華夏幾千年來的那一套。

府、將、兵三者分離,這樣一來就不會發生兵為將有的事情。

同時也限制了理藩院與親軍都督府,讓二者不會坐大。

一眾大臣想明白了之後,心理不得不感嘆果然為皇帝手段啊。

一場東閣會議看似沒有皇帝的身影,但其實處處都是皇帝的身影。

陛下的帝王之術越發高深不可視了。

藉助三位東閣大臣的問題,然後湊成必然性的巧合,頃刻間就將這種軍國之大事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