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昌六年二月初一。

金國宣德州(今河北張家口宣化縣)。

自從去年戰爭結束後,漠南之地與金國中原的關係進一步加深,民間商業往來成倍增長。

宣德州地處燕山山脈,是草原與中原的交界處,進出塞外極為方便,故民間百姓多從此地北上出塞。

自上個月,朝廷確定宣德州成為中原第二個對草原的貿易榷場後,此地便成為了南來北往商旅行人的必經之地。

金國以宣德州為榷場,一是為滿足中原與草原百姓的各自所需。

二是為向世人證明,草原之地並非荒涼無用之地。

草原除了軍事國防的需求以外,它更能滿足中原對牲畜的需求。

事實證明金國開放草原與中原的商業活動是對的。

草原的牛羊馬匹,以及各種毛皮等物,都被草各原旗主組建的商隊帶到宣德州榷場販賣。

一些盟長或神通廣大的旗主,甚至可直接在中原腹地開店販賣。

中原的商賈士紳同樣組織起商隊,將中原的茶葉、鹽巴、香料、瓷器等物運輸到宣德州與牧民們交換牲畜。

雙方的這種貿易,給草原牧民,與中原百姓都帶來了實惠。

因為草原牲畜大規模進入中原,讓原來高價的牛羊馬匹等物都大幅度降價。

同樣中原的物品,在草原也開始了大降價的情況,讓牧民們得到了便宜實惠的東西。

可以說就是因為金國打贏了這場戰爭,讓百姓的財富得到了一個增長。

如果說以前一百貫能買一頭牛,現在可買一頭半。

對草原牧民來說,以前一頭牛可以換一百斤鹽巴,現在可以換一百五十斤鹽巴。

財產並沒有直接增加,但購買力增加了。

這或許就是最簡單的戰爭紅利吧。

因為在宣德州塞外與中原的大規模貿易,甚至在民間得到了一個“走北口”的代稱。

此時的宣德州榷場外,到處都是天南海北的客商。

隊伍一直能排到地平線之外。

人群烏央烏央一大片,人頭攢動,摩肩接踵。

女真話,突厥話,蒙古話,契丹話,漢話,以及各地方言,匯聲一片,如萬國之林。

“額滴神呀!這麼多滴慫!”

榷場南面的一處大樹下,一幫借樹遮陽的擔夫,被這人山人海的場景驚訝的目瞪口呆。

其中一個身穿短衣短褲,面色黝黑的青年,被震撼到直接說出方言。

這青年剛說完,就被一個滿頭大汗長相富態的商人一頓呵斥道:“皮嘴夾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