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得失(第2/2頁)
章節報錯
雖然說現在的史彌遠還沒有做到宰相,但史彌遠絕對有這個信念有這個信心可以做到宰相之位。
古代的讀書人尤其是有能力的讀書人,那種傲氣是後世讀書人沒有的。
人家的畢生信念就是做宰相,如果不能做到宰相, 那這官不當也罷。
就像李白一樣你不重視我, 你不用我做宰相,那你就是瞧不起我,我也懶得給你當官。
這種人雖然是少數,但恰恰史彌遠就是這種人。
投靠金國得不到他想要的,所以說這是一個不現實的想法。
完顏璟拋去腦中想法,隨即問一旁的禮部尚書移刺履道:“宋使留正所說關稅貿易一事,禮部是什麼意思啊?”
移刺履撫摸鬍鬚,輕輕笑道:“臣與東閣的意思是不談此事,關稅禁物乃國朝新政大法。
貿然改動對我大金來說會阻礙維新一事。
且宋國輸入我國者多為奢靡之物,與民與國無半分好處。
不要他們的東西,我大金依舊安穩無事。
而我大金對宋輸入者多為國家重要物資。
比如戰馬,宋國每增加一匹戰馬,便軍力每增強一分,而我們便會被削弱一分。
故此東閣與樞密院也不贊同與宋國商談。”
完顏璟聽後,也點頭贊同移刺履所說。
兩個國家官方交易起來金國明顯是吃虧的。
至於民間走私,兩個國家的邊境線那麼長,根本禁止不了。
民間走私來說,金國是佔便宜的一方,這與兩國的政治體制有關係。
像宋國他的政治體制是士紳聯合自治。
跟後世的資本主義國家一樣,政府對民間的掌控不強,全憑士紳配合。
但士紳這一群體就跟資本家商人一樣,個人利益大於國家利益。
士紳向金國走私糧食等國家重要物資,宋國政府根本管不住,對這些事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尤其是南方的米,米在南方因為大規模量產,在本地價錢不高。
但如果販賣到金國北方地區,便會從多數物品變成少數物品,價錢自然就高了上去。
南方士紳販米到北方得到的利益,比在南方本地販米得到的利益大。
這也是南宋走私屢禁不絕的原因。
至於說很多士紳將米販賣到了北方金國,而導致南方自己民眾吃不到飯,會不會餓死,這就不關這群士紳的事情了。
一群泥腿子而已,餓死了沒關係。
北方的金國卻恰恰相反,金國的政府力量比士紳力量大得多。
靠近邊境線地區的小規模販賣還有可能擋不住。
但想要大規模的走私販賣那根本不可能。
就像馬匹一樣,一兩匹你還能偷偷摸摸的運送過去。
但上百匹戰馬的話根本不可能,馬匹一多運送的人也就多了,吃喝拉撒什麼的,根本不是走山路就可以運送過去的。
那就只能走大路官道,走私上百匹馬,只要不是瞎子人都能看到。
不是官方組織的,那就是走私,肯定會被打掉。
金國計程車紳又不像宋國計程車紳權利那麼大,想讓金國官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根本沒那個能力做到。
這也是完顏璟不想與宋國商談的原因,官方交易金國吃虧,走私交易南宋吃虧,雙方根本就沒有談得攏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