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得失(第1/2頁)
章節報錯
“留正,史彌遠!”
完顏璟放下手中的使團名單,覺得越來越有意思了。
留正在完顏璟未穿越以前是不知道這個人的。
但是自從完顏璟穿越來後,對一國宰相聽的多了也便知道了。
而這史彌遠這個人卻不得了,是個聞名於史書的人物。
南宋四大權相,秦檜、韓侂冑、史彌遠、賈似道。
史彌遠就位列其中。
史彌遠雖然在史書中是以奸臣權臣的面目出現。
但其實史彌遠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絕對不是一個奸臣或忠臣的標籤就能概括的。
史彌遠是南宋四大權相中唯一一個殺掉前一任權相而起家的。
史彌遠殺了韓侂冑, 才開啟了他專權二十多年的權相生涯。
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史彌遠不是按正規程式登位的,而是小弟幹掉老大,取而代之的上位。
這種情況下按理來說史彌遠應該權利不穩,做不了二十多年的權相。
結果史彌遠卻違背常理真的做成了這件事。
從這就能推斷史彌遠的能力很強,名聲在當時應該也是忠臣賢良之名,並非後世所看到奸臣之名。
韓侂冑為了一己之私,不顧國內情況, 悍然發動了開禧北伐,從而導致南宋而一敗塗地。
金國軍隊一路長驅直入, 東部攻佔揚州江北等地飲馬大江,離現在的南京只有一江之隔。
中部金軍一路攻城略地圍困襄陽。
西部蜀地投降歸金,可以說此時的南宋淮河防線已經全部失守。
並且因為之前數十萬精銳北伐軍全軍覆沒,南宋已經無力抵抗,到了亡國的邊緣。
金國因為國內的情況。其實打到這些地方的時候已經打不下去了。
但這些事情南宋並不知道,已當時南宋的眼光來看,這就是到了亡國的邊緣,隨時可能滅亡。
史彌遠這時便臨危受命,一邊組織全國防線,一邊與金國議和。
史彌遠做的打算便是能議和成功皆大歡喜,如不成,就與金國抗戰到底。
史彌遠做了兩手打算,並沒有單純的指望議和,從這就能看出,史彌遠並不是一個迂腐的人。
金國因為國力問題實在打不下去,便同意與南宋議和, 但條件卻是殺了南宋主戰派才能議和。
這時候也顯現出了史彌遠的魄力, 要知道當時的南宋掌權者還是主戰派的權相韓侂冑。
但史彌遠賭上自己的性命, 設計殺了韓侂冑議和。
在宋弱勢的情況下,史彌遠能從談判桌上要來了揚州江北等地,用微小的代價換取了南宋一場滅頂之災。
在這一連串的事情發生過後,史彌遠在南宋的地位已經無人可敵,救國之功別人想動都不敢動。
史彌遠做了跟秦檜一樣的事情,但二人的名聲威望卻截然不同。
秦檜是在南宋勝利的情況下殺了抗金名將,所以他被世人所不齒。
而史彌遠卻是在南宋快要滅亡之時挽大廈之將傾,定四海之暗湧。
救國大功,尤其是文人的救國大功,那就更了不起了!
南宋這種文人做主的朝廷,史彌遠的威望權勢比皇帝都大。
這也是史彌遠殺了上司而依舊可專權二十多年的最重要原因。
想到史彌遠在歷史上的彪悍功績,完顏璟甚至有一種將史彌遠招攬至自己麾下的衝動。
但不一會,完顏璟又搖了搖頭,覺得此想法不現實。
史彌遠在南宋可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在金國完顏璟卻給不了他這個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