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宋國的麻煩(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完顏璟的詔書下發後,是徹底鬆了一口氣。
這一次完顏璟召集宗室、貴族、官員,金國最有權勢的人一起開大會,連續十幾天的會議下來,不知道明裡暗裡達成了多少交換條件以及妥協。
明昌維新除去官面上的二十四條好看的字文外,如果是個仔細的人通篇看下來就會發現,這一次的改受益的是宗室、貴族、官僚。
完顏璟為了改革成功,只能向這三者達成政治交換以及妥協。
改革有受益的一方,那肯定也有利益損失的一方。
而利益損失的一方就是商人,豪族、農民、讀書人。
還有少部分的宗室貴族利益損失。
宗室、貴族向完顏璟朝廷交出手中的經濟利益。
如第二十二條裡面的清查全國官田、宗田、軍屯田。
這就是宗室向完顏璟的妥協以及交換。
因為官田、宗田、軍屯田,這三者侵吞者都是女真宗室、貴族。
他們交出手中侵佔的田地,來換取政治上以及軍事上的利益。
如除上九旗外的其餘十五旗主官人選必須由宗室女真貴族擔任。
全國改編的綠營,百分之六十的軍隊也會有宗室貴族所管轄。
政治上的東閣議政,這些就是完顏璟跟宗室交換田地的條件。
漢族官僚得到的是六部尚書等朝廷高位。官員的上升空間進一步提高。
如第五條,六部執行雙尚書制度。
從以前六部尚書,只能有那麼一兩個漢族官員,而且還都是不重要部門的尚書,變成了六個。
這就是完顏璟、宗室、官僚三者之間的妥協與交換。
漢族官員要做的就是,支援維新改革,支援剃髮易服。
這三者都屬於受益者。
而利益損失者中的商人的地位進一步的被壓低,並且直接搞了一刀切百分之四十的稅收。
完顏璟其實一開始也不同意搞這麼高的稅收以及一刀切的政策。
但這就是宗室,官員的條件,完顏璟沒辦法最後只能妥協。
政治就是這樣,雙方相互妥協。
地方讀書人豪族,他們損失的利益就是,如第二十一條,丈量全國土地。
第十五、改革關稅,裁撤各地舊榷場。
這兩條之中一條是從田地上對他們割肉,一條是從商業上對他們割肉。
至於清朝的官紳一體納糧,金國根本不用搞,因為金國本來就是官紳一體納糧。
何止是官紳,就是宗室、宰相都要交稅,這一點上延續舊制並沒有改變
另一個農民則是,朝廷提高了稅收額度。
這一點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在沒有發生工業革命農作物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想要國家財政提高,就只能在農業稅上下手。
不過雖然提高了農業稅,但也減除幾千年以來的所有苛捐雜稅以及丁口稅。
這也是在減輕農民的負擔。並且以後的稅收地方衙門不再插手,是由財務司統一收取。
農民身上的負擔加重了,又減輕了,看似矛盾,但其實也一點都不矛盾。
朝廷只是將農民手中以前要交給地方攤派的稅務都加入到了正稅裡面。
所以說農民以前交多少,現在還是交多少。
但以前農民所交的稅起碼有三分之一是被地方官吏收了去,朝廷根本見不到這些糧食。
但現在這麼一搞,就等於說將以前官吏拿去的三分之一重新收回了朝廷手中。
至於說多出來的那一點稅收對金國農民負擔也不是很重,凡事就怕對比,跟隔趙宋一比,哪怕是金國加了稅但還是屬於輕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