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康熙時又在束水衝沙法上提出了其他的辦法,總的來說治河的基礎都是束水衝沙法。

只不過在後面又修改了一些而已。

而明朝提出的束水衝沙法的核心就是跟完顏襄所說的一樣,將黃河水中的泥沙給攔截或留下來。

不讓這些泥沙被河水帶到下游形成地上河。

完顏璟想完這些後對完顏襄贊賞道:“不錯,蕭國公提出的這個辦法不錯,都水監有沒有要補充的?”

“臣都水監丞田櫟有奏!臣認為前代每遇古堤南決,多經南、北清河分流,南清河北下有枯河數道,河水流其中者長至七八分,北清河乃濟水故道,可容三二分而已。

令河水趨北,齧長堤而流者十餘處,而堤外率多積水,恐難依元料增修長堤與創築月堤也。

可於北岸牆村決河入梁山濼故道,依舊作南、北兩清河分流。

然北清河舊堤歲久不完,當立年限增築大堤,而梁山故道多有屯田軍戶,亦宜遷徙。

今擬先於南岸王村、宜村兩處決堤導水,使長堤可以固護,姑宜仍舊,如不能疏導,即依上開決,分為四道,俟見水勢隨宜料理。”在百官人群之中走出一個身體挺拔的青年人開口說道。

完顏璟看著離自己甚遠的田櫟,開口道:“準上前來議!

既然你說要使河水南北分流以洩其勢,但可知除遷移民眾外,還要費工多少,年修多久?”

田櫟聽到完顏璟准許自己上前論事,按下激動的心情,有禮有節的一步步走到前排拱手道:“回陛下,臣之前已有過核算,要完成此事需要用工二十餘萬,歲役五十日,五年可畢!”

完顏璟聽到田櫟的話語後,心中一動,錯不了呢,此田櫟就是那個歷史上的田櫟。

歷史上明昌五年之時金朝因為河水氾濫的問題,召叢集臣商議根治黃河的辦法。

當時就有兩個人提出了兩套方案。

一個叫王汝嘉的提出了在黃河北面加固堤壩,引導黃河水入北流,已洩黃河之勢。

另一個人就是田櫟現在提出的這個方案。

而田櫟的方案是南北同時分流,南北同時加固堤壩。

不然的話只向北分流向北加固堤壩根本洩不了黃河的勢。

如果只加固北方不加固南方那麼下一次發河水之時,水勢會在北方會形成壓力,然後向南奔騰而出。

這兩個人的方案中明顯是田櫟的方案最好,但田櫟的方案卻耗費最大。

並且當時的梁山泊地區,都已被金國女真猛安屯田軍佔據。

如果採納田櫟的方案,梁山泊地區的猛安軍屯都要遷移,並且耗費最大。

所以當時的原身並沒有採納田櫟的方案。而是採納了王汝嘉的方案。

結果明昌五年八月,黃河在南京陽武故堤決口,滔滔的洪水吞沒了封丘縣城,向東南奔瀉,到壽張衝入梁山泊,又分為兩派。

北派由北清河入海,南派由泗水入淮,侵奪了淮陽以下淮河的河道。

這也是除杜充決堤以外,黃河之水第二次大規模的奪淮入海事件。

也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一次大水災。

但完顏璟現在知道了歷史上的事情,肯定再不會跟原身一樣犯同樣的錯誤,便開口道:“田櫟所說之法可行!

不過今歲朝廷已無力在起大規模工程,今歲中書省、都水監、工部三者商議實驗衝沙引流之法。

待一切合適,在明年漠北界壕停工後再起此案。

田櫟憂心國事,上策有功,加東閣行走,全權負責黃河治理議案,此事做成後在加功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