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治河(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籤判在軍隊借糧無果後,立刻返回曹州城,將此事告知了曹州刺史等官員。
曹州官員無奈只能派出同知官親自去往路治所在去求糧。
曹州同知官經過幾天急趕後終於到達了路治東平府。
曹州同知向山東西路都總管完顏觀音奴說明來意後。
這名宗室封疆大吏,也知道輕重緩急。
並沒有為難曹州同知,當場就開了一份曹州官衙提取濟陰駐軍軍糧的公文制令。
就在曹州地方大小官吏忙著自救的時候,完顏璟亦在中都開起了一場有關治河問題的大朝會。
完顏璟坐在龍椅上,穿戴著繁雜的大朝服,雙眼透過冕旒下的白玉串珠,看著殿內的眾臣因為黃河治理方案的不同吵成一團糟。
“黃河水急,豈是一些堤壩就可堵塞住的?
必須在黃河南北兩岸多挖河道洩壩,才可以洩了黃河奔騰澎湃之勢。
要堵塞疏通結合相用,才可降低黃河危害!”宰相完顏襄怒懟完顏宗浩提出的加堤岸之法。
完顏宗浩聽到自己的方案被完顏襄貶的一無是處,臉色一沉哼道:“本官之法不成,難道蕭國公所說之法就可嗎。
堵塞疏通之法朝廷已經用了多少年了,可有成功過嗎?
哪次不是做了無用之功?
依本官看只要堤岸修的夠高夠牢就沒有治不了的河!”
完顏襄聽後哈哈大笑的嘲笑道:“黃河之水滔滔不絕泥沙幾萬重。
河底泥沙堆積,河水便會大漲,會成為地上河,你修在多在高堤岸都無用。
並且修起來容易,撤下來就難了。
大河兩岸地處平原一旦河道過高,發起大水來就是現在的十倍不止。
不懂治河之事就不要亂說!”
完顏襄教訓完完顏宗浩後,立刻回身對著完顏璟奏道:“陛下,在臣看來黃河常發大水,在於河水從上游一路向東而來,但上游泥土流失入河,河水中泥沙巨多,越往東流地勢越平坦,時間一長泥沙便會堆積起來,如此便是河水長髮的原因。
宋之前黃河經漢明帝之時的王景與王吳二人治理,在此之後八百年間從未發生過重大的黃河決堤事件!
這是為何?
依臣來看在於王景和王吳二人的方法用對了。
王景二人除疏通河道,修築堤壩外,二人在上下游各地建立水門,修建雙重堤壩。
將黃河水從內堤的上游水門放出,經過外堤的阻擋,河水再從下游的水門中回流到黃河。
如此的好處就是將黃河中所攜帶的泥沙大量堵截在內外堤之間。
如此便是八百多年沒有發生過重大決定事情的原因。
但宋之時改道黃河,黃河改道之後,漢時所修建的內外堤壩,水門等工程便跟改道後的黃河已經不匹配了。
前人所修建的工程都成了無用之物!
泥沙重回黃河,這便是黃河大水頻發的原因。
太宗之時又有杜充決堤,黃河直接奪淮入海,河道不定水流急促,危害大片地區!
想要解決黃河問題,就得將黃河水裡的泥沙給攔截下來。”
完顏璟聽到完顏襄的話後,便想到了明清時期的治河方案。
明清兩朝就是一直用明朝工部尚書潘季訓提出的束水衝沙法為總綱來治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