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老漢,為何打人?”江陵問道。

偏心也就算了,前面讓孫子搶了一次了,如今又偏著孫子,這也太過了。

那老漢見他穿著不凡,自是不敢得罪,笑笑說道:“大官人有所不知,女孩嘛多是賠錢貨,家裡只這麼個孫子,孩兒他父母去得早,老漢兒帶著兩個孩子自是不容易的。自然要緊著孫兒來,您說是不?”

好似這是一種天經地義的價值觀,老漢說得理所當然。

女孩兒被搶了包子,只能羨慕地看著弟弟吃。

“雖是女娃,卻也是你家血脈,如此對待,怕是不妥。”江陵說道。

老漢:“嗐,不止我家,大家都一樣,說實話老漢年紀也大了,養兩個孩子心有不逮,最近也琢磨著找時間把這妮子賣了,指不定能賣個幾貫錢。不知大官人可否看得上,倘若大官人看得上,不如就將這妮兒買去如何?”

和尚在一旁只能阿彌陀佛,類似的事情,他應該是見過不少。

但這種情況,都是別人家的家事,就算外人看不過眼,也管不著。

江陵忽問和尚:“大師,若換是你,該當如何?”

和尚雙手合攏,“阿彌陀佛,眾生皆苦,哀哉哀哉!”

江陵微微一笑,又問那老頭:“這妮兒你要賣幾貫錢?”

老頭眼睛一亮,對方肯問出這問題,那就說明有買的意向,於是他就一摸下巴。從江陵衣著華貴來看,其實喊個高價估計對方也拿得出,但他身為山野小民,也怕價格喊高了,對方扭頭就走,於是略一思慮,就豎起三根手指:“三貫,三貫如何?”

在他們村裡,有個鄰居在數日前就曾將女兒賣掉,當時是賣了兩貫。

在收成不好的年份,一個賠錢的女娃娃能賣兩貫,已算不錯了。

江陵又問那女娃娃:“小丫頭,若我要買你,你可願跟我走?”

小女娃看了看他,又看了看爺爺,大抵是平時受委屈得多了,此時竟然沒多思考就點了點頭。

她爺爺見了,也是高興,笑道:“您瞧,這妮兒就跟大官人您投緣,就合該您買了去。”

有了女娃的同意,江陵從衣袖裡一抖,就拿出了五兩銀子來。

“你雖要三貫,但我多給你二兩。”

五兩銀子,像老漢兒這種山野農夫怕是整個後半生都賺不到這個錢。

見對方出手如此闊綽,老漢心裡那個高興簡直要抑制不住,一連跌地告謝,然後拿了錢,帶著孫子匆匆就跑了。

似乎生怕江陵會後悔一樣。

而女孩子看著爺爺帶著弟弟走了,儘管剛剛她是自己願意被買走的,但是當真正要跟親人分開的時候,她的心中還是湧出了不捨,哇地一聲,就跪在地上哭了起來。

和尚:“阿彌陀佛,施主又何必如此?親情分離,豈不罪過?”

江陵:“若不如此,這女娃兒命運該當如何,大師以為?”

和尚看著一臉菜色又瘦弱不堪的女娃,他其實也很清楚,若這女娃繼續跟著爺爺,恐怕是過不好的。

今天就算不賣給江陵,之後也會賣給別人。

和尚:“或當順其自然,天下此類事情不乏,一己之力又哪裡干預得了那麼多?且盡己之力,能幫則幫,幫不到的,也只能作罷了。”

江陵笑道:“佛之一道,有佛祖割肉喂鷹,捨身成仁。順其自然乃是道家所倡,你一個大和尚,提什麼順其自然?”

和尚臉不紅心不跳:“殊途同歸罷了,再說佛道本一家,又何分彼此?”

江陵搖頭道:“大師所言,吾不苟同,天下之類同事者雖多,個人之力雖乏,能盡己之力雖可,但不是最佳。”

和尚:“何謂最佳?”

江陵:“要麼不幫,要麼則幫到底,有始無終,有終無始,皆非道途。須有始有終,有終有始,方為妙華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