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臨舟縣離去,江陵輾轉五嶽,將山川之險、棧道之奇,盡繪絹帛之上。

某日臨泰山,見有盛大的祭祀活動。

官軍齊聚,號角鑼鼓齊鳴。原是那新帝要於泰山封禪。

官軍駐紮山腳,閒雜人等皆不能靠前。

江陵以遊人身份,穿梭往來人群。

新帝封禪,雖閒人不能近,可這盛大活動,卻也有不少人在遠處眺望。

更甚至,山腳某處還有專門的恩賜點,在那恩賜點上,有人派發食物,每個人前去,都能領到一枚足餡的肉包。

附近村民早就排隊領取,區區一肉包,也教他們歡喜不已,從某方面來講,這也算是與民同慶。

“路人,快去領肉包,又大餡又多,這種好事,可不常有。”

一老頭剛領了出來,一邊吃,一邊高興地對附近過路人喊話。

江陵瞥了一眼,那包子裡餡料的確不少。

也在這時,那派發包子的官員忽然眉頭一擰,聲音尖銳地說了一句:“你個臭和尚,這是肉包,你和尚吃素,莫非要要討這腥忌?”

眾人聞聲看去,卻見一個穿著破爛僧袍的和尚,已經排隊到了最前面,此刻正是輪到他了。

按理,排隊排到誰,誰就領取肉包走人便是。

但畢竟這是肉包,而講究葷忌的和尚排隊來領肉包,這就有些怪了。

也無怪那官員滿臉嫌棄。

聽聞那和尚雙手合貼唱了個佛號,說道:“貧僧修心不修口,這萬千葷腥腸中過,不染心中半點佛,無妨的,無妨的。”

官員皺著眉頭,也就是今天是封禪大禮,若是平時賑災,他鐵定要把這和尚讓人打出去。

而今日,天子封禪,一切都要討吉利,打人的事不便動手,就丟了個包子給他。

和尚領了包子,告了聲謝。

周圍人對他指指點點,不乏冷嘲譏諷的。

但和尚卻跟沒聽見一般,只見他走出人群后,手裡拿著的包子也沒有自己吃下,而是送到了一個五六歲的女孩子手裡。

那女孩子還有個哥哥,在哥哥的身邊還有個爺爺。

方才他爺爺已經去領了一個,小孩去領的時候,官員說小孩不算,也就沒能領到。

而孩子的爺爺,大抵是重男輕女的,也就將包子給男孩吃了。

男孩見了肉包,又哪裡捨得給妹妹吃?

只兩三口,就吃了個乾乾淨淨。

吃完也不捨得走,期待著這裡待會兒可能還有其他的福利派送。

女孩子心裡雖然委屈,但似乎也習慣了,平時在家裡大概也多是如此被對待的。

她只能看著別人拿著肉包,自己默默咽口水。

直到那和尚走過來,將手裡的肉包塞到了她的懷中,她愣了好一下,也沒敢伸手去接。

大約是覺得,自己沒資格或是不配吃。

和尚說道:“你這小孩,明明想吃,卻為何不要?虧得和尚我排隊領取受了不少冷眼,如今給你,怎還不趕緊拿著?”

女孩子靦腆得很,還是不敢接。

倒是她爺爺心思活躍,趕緊一臉熱情地笑著,“二丫,趕緊拿著啊,這大師送給你,你就拿著。你不想吃,也可以給弟弟吃。”

她弟弟在一旁忙點頭,他還想吃。

有了爺爺開口,女孩子這才接住了那肉包子。

可是剛拿到手裡,她弟弟就等不及了,直接搶了過去,就大口吞咬。

女孩兒看著弟弟搶了去,伸手想拿回來。